生物不是天坑,生科脑才是

来自其他站点
生化材环四大天坑专业的说法由来已久,工业界的情况看来生物专业已经可以从坑里除名。这是一个非生科出身的医药制造业砖家的看法,给不想刷leetcode转码的人一些alternative路线。

本贴目标读者群:愿意进医药制造业的、对钱不执着的(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码工fresh graduate钱多)、对今生留在国外有坚持的(计划回国的话路线会完全不同!)、愿意跨洲跳槽、再读一个学位的等等限制条件。也就是说本篇内容不是universally scalable的。
一,生物是怎么变成坑的?
四大天坑专业在国外的特征:
1出国(尤其美国)读博的人多
2就业难,美国还有身份问题
3前两个因素造成工资低,尤其是比码工低
这四个专业都是学术界里实验室活计居多的学科(造成1的原因)。生物专业是一个在本科阶段要大量背诵枯燥概念的学科,除此之外就是做实验了。做实验是件很苦的事,长期下来生科脑就形成了。很多生物专业毕业生甚至希望终生在实验室工作;除了非常有科研天分的人,其他人可能需要进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治疗。
学术界不是什么净土,由于缺乏监管,往往比工业界有更加严酷的剥削,有更多的不公平、办公室政治等黑暗面。生科脑经常觉得留学术界一生做研究是自己的最好选项,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么?记得出狱后反而自杀的那位?生物专业这种人特别多。
二,诊断生科脑
我眼中的生科脑:
1做事靠谱细心,按规矩办事
2钻牛角尖,总觉得反复努力应该有结果
3 对自己的人生也是直线思维,不会左右看看

三,生物制造业的崛起
如果要跟码工比工资,大约只有private equity人士能回眸一笑。对于希望工资越高越好的人士,到这里可以关窗口去刷leetcode了。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继续看。
医药行业是一个刚需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制造+服务行业。它的Ecosystem所包括的玩家(stakeholders)最少有:
1 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研发销售商家,包括一级公司和外包公司,代理商等
2 医院和医生、护士
3 病人和家属
4 保险公司
5 专业护理人员和机构(护工、上门服务派遣)
6 医疗信息系统生产商(如Cerner, Epic, 乃至Veeva)
7 政府(立法监管机构如FDA),资质检测机构(私营业,如TüV)
8 政府(付医药账单和给医院资金的)
9 其他科研机构(Biobank, 大学,国家研究所)
医药行业除了1以外所有stakeholders的理想医疗模式是方便低价,现实生活是低效高价。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没有被数字化转型的行业(金融家语,之前是说金融业和医疗服务业是最后两个),黑夜里资本的狼眼一闪一闪亮晶晶,这哪里是天坑,这是钱坑。
跟普通的大规模低利润制造业比,医药作为一个高大上的制造业行业已经火了多年了,加上新冠的资本鸡血一打,更加活跃。生物制药相对于传统制药研发资金要高很多倍,带起一大批下游供应商,加上In vitro diagnostics (IVD)的医疗器械行业崛起,对于生物专业的人才需要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很多倍。
版里有很多讲生物制药的,我来讲一个提得少的增长点。
从我过去三年读的市场预测来看,新冠之前的分子IVD行业预测全部都变成低估了,于是新冠开始后纷纷调整预测。光是新冠带起的molecular diagnostics由于installed base的巨幅增加,市场规模每年增长两位数的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算是底线了。这种诊断市场的增长都是哪里来的?
1 更加准确高效的技术,取代一部分传统的imaging diagnostics (CT, ultrasound, MRI等昂贵麻烦的大型检测透视器械),、免疫化学诊断、和微生物诊断技术。这是zero sum game,同一块市场的病人的蛋糕看谁吃得多,将来会出现分子IVD公司招人,大型医械公司和落后技术IVD公司裁员。
2 价格低于传统imaging diagnostics技术,更加广泛市场的运用 ,价格优势带来geo expansion机会,可以卖给买不起透视技术大型医疗器械的发展中国家,属于plus sum game,把蛋糕做大。
3 新病症的诊断,早期诊断减少后期治疗开支,对于IVD公司是做新蛋糕,对于药厂是对应病症里逐渐变小的老蛋糕。
4 Near patient test,在家或者在专业医疗机构之外的地方进行检测,减少对专业医护人力的需求,并不一定需要在产品价格上打折,所有玩家都希望达到的状态,属于cost saving的新蛋糕。
解释一下专业词汇:Installed base是razor and blade销售模式里的概念。大家可能都知道,买一把吉列的剃须刀柄很便宜,几乎免费,不断要消耗的剃刀片才是贵的那部分,喷墨打印机同理。医疗器械很多都是采用的这种销售模式,先卖个机器(installed base),然后再卖机器上每个病人都要用的消耗品。如果消耗品和机器维护服务是自己技术垄断的,那么甚至可以亏本买机器,每一台机器的使用寿命里都有可以估计的continuous revenue stream,即源源不断的来钱。Molecular diagnostics里的器械就类似一台喷墨打印机,你希望它不光能打黑白文字,还得能彩打照片,但目前可以用来检测的品种不够多,检测每一个品种疾病所消耗的assay类似色带,目前还只做出了黑红两种色,黄蓝还等着企业去开发,这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R&D投入,还有整个制造业产品供应链上的工作。
生物专业需要背诵的基础内容之多之广,造成生物制造业里学士做不了开发技术活,硕士算能用,博士才能做新领域研发。相对来说,传统制造业广泛使用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学士毕业就能满公司到处用了。正因为如此,生物制造业得以成为高利润行业,因为人才成本高,研发出好产品慢,复制生产难度高,容易达到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一听见垄断二字,资本的狼嚎在山谷里此起彼伏。
四,生物制造业的工作
由于生物制造业的高专业度,一个优秀的生物制造公司,人才结构理想中应该是这样的:R&D都是生物专业的博士和博后,生产管理是生物专业的学士读了生产/供应链管理的硕士,市场和销售是生物专业的硕士读了市场/商管的二硕,如此等等。
但目前大多数的生物制造公司的人才结构如此:R&D都是生物专业的博士和博士后,生产管理是机械专业的(通常从传统医疗器械制造或化工类公司挖来),市场宣传是marketing专业的学士,销售有生物专业的也有商科专业的,管公司战略的是哲学本科的MBA毕业生……
由此可见,一边是生科脑哭着说找不到R&D的工作,或者是R&D里工作10年了没有升职,一边是工业界不得不削足适履。
五,生物专业除了转码还可以怎样安排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美国很多生物专业毕业的人要哭身份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转码。欧洲毕业的没有身份问题,但生科脑还是不懂得自己的机会有多少。由于一亩三分地论坛不止美国读者,这里不考虑身份问题,纯谈机会。
a 地球金钱食物链顶层的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banking等都招生物专业的人,一般至少要硕士,博士更好,偏爱还有MBA或finance二硕。生物制造业的金钱滚滚,但投资人必须要懂得技术才能往正确的地方投(各国央妈印多了的)钱。具有金钱脑和强大交流能力的生物专业毕业生尤为珍贵,最好还有点生物制造业从业经历。给解决美国身份,竞争激烈不容易进,适合真正的牛人。
b 又累又受气又没码工钱多的高大上战略咨询行业(MBB: McKinsey,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ain)也招生物专业的人,要求是你得加个商科二硕或MBA,没有也可以,练熟case interview一样招(类似leetcode答题,咨询顾问的面试也是答题,有不少书是讲怎么练case interview的,也有网站提供练习。注意这个跟制造业的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群面时的group case不是同一种面试,后者也需要练习但方式不一样)。生物制造业里钱多,很多公司需要咨询服务,找个跟顾客有共同语言的顾问比较容易取得信任。属于能够帮助刚毕业的人迅速成长、非常提高眼界的职业,算食物链第二层,过几年累到扛不住了还是要跳到3的客户去做senior manager/associate director。基本都给解决美国身份。
c 金钱食物链第三层的各大药企,各大IVD公司,有些给解决美国身份。常见的生物学士在IVD和药企入门岗是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y,进去一年以后再内部换岗,或者回学校读个商科、供应链之类专业,然后再回原公司做对口专业的岗位。其他生物学士入门岗位包括regulatory affairs, quality assurance的assistant岗位,project management assistant等,都是先进公司再内部转岗。也有生物学士或硕士毕业直接去做销售,工作几年以后在职或离职读MBA,之后走product manager进入业务管理更高职位的。
d 各大药企和IVD的技术和原材料供应商,这个并不是食物链第四层,分情况有些甚至比客户本身还赚钱,有些看情况给解决美国身份。同属制造业,入门和升职类似。
e 食物链底层的Contract X organization,例如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等。一般都给解决美国身份,多类似于码工界的ICC,低薪剥削,还累。生科脑毕业后进工业界最常见就是CRO,很好找,直接投,熬到身份和经验以后跳3和4。
f 同处食物链底层的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咨询业务,也类似码工界的ICC,低薪剥削,还累,但也有机会跳到客户去工作,有些会给解决美国身份。也会考case interview,需要一点商科知识,有商科二硕更好进。
六,怎么找上面提到的这些不在食物链底层的公司工作?
除了a的工作,其他的工作怎么找我都已经写了,没细看的重读上文。a不是谁都能进面试的,懒得写。
七,问六的人,你应该学习的是怎么找工作的基础知识
1 把每个类别的公司都是哪些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线办公室在哪里找出来。这个直接google、linkedin和glassdoor搜就可以了。这种粗选阶段我至少要调研一百家公司的工作网页,不会每家都花很长时间。
2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第一梯队公司、竞争稍微少点的第二梯队公司,以及垫底的公司,长期关注他们的工作页面都发布哪些工作,以及新公布的投资(新厂和新办公室往往要大幅招人,对新毕业的更容易进)。鸟不拉屎位置的工作适合用来垫底,通常工资低于同公司同岗大城市位置,难招到人。对于第一梯队的工作网页每周都要看哪些新工作出来,掌握fiscal year和招人高峰月份,具体看我的文章。
3 研究公司的value, strategy等,才能在面试中体现出对公司的强烈兴趣和把自己表现得像个fit,这样也有助于准备行为面试问题的故事。
4 为每一份工作对照广告用原词原句修改自己的CV以通过机器人阅读筛选,并准备常见行为面试问题的故事。参考我的帖子。背好自己的面试故事,选好问面试官的问题。
5 收工作offer,谈工资。
八,怎么挑选工作?
把七做好的人手里至少会有两个offer可以挑。除了工资,还可以考虑的是:
1 公司在同一个地点有多少不同functional team,是不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换到更有发展潜力的职业
2 同类公司在这个地点还有哪些,是不是能够通过跳到同行业公司涨工资
3 公司的经营状况,会不会在近期出现裁员。例如药企财务状况不好的时候经常会把生产线关停,外包给CMO,员工裁掉。
制造业涨薪最关键的地方是跳对槽和爬上去。同样的岗位,药企确实能比一般的医疗器械公司高点,但医疗器械的公司多,容易跳,也比药企容易爬上去。有行业工作经验、身份已经解决的情况下,我挑选工作是这样考虑的:
1 位置,方便以后跳槽到其他同行业公司
2 岗位,要能有成长,或者成为换到下一个岗位的加分过渡
3 工资包裹
选择雇主:这个地里有不少其他文章讲职场发展的,我就粗提一下。
1 注重员工的成长,至少要注意培训员工的职业技能,鼓励内部换岗的加分
2 行业和产品是朝阳型。医疗器械行业尽管是刚需,内部也有一些夕阳或者已经到下午的产品线,这种对经验不够的人比较容易进去但是不宜久待
3 文化适合你的个性。这个看glassdoor能看到。例如药企公司相对医疗器械的公司政治毛病严重很多,德企相对美企等级观念更强烈,等等。
4 经理和经理的经理。面试的时候准备好问题,看出来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团队怎么带,心里要有个数。
参考医药工业精华区: 1point3acres.com

请大家相信自己,冲破生科脑牢笼,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3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