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党 申请23Fall CS PHD 准备过程求建议
20056
我滴问题:
申请PHD虽然不一定要有paper,但我觉得是不是最起码要完整的接受一次科研训练,这样在和意向professors交流的时候,TA们能够了解你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整个PHD项目。所以lz的问题是现在是否有必要去找个实验室帮忙打打杂?目的是接受完整的科研训练,最好能有论文产出。
我滴故事与一些想法:本科武汉某旅游景点985,GPA 3.5/4.0,百分制86。在学校时做过一些科研以及竞赛,但无论文发表。自认为做的很水,比如把ML那一套用在某个小众、且鲜有人尝试的领域(相关论文很少)。这个过程不断的见招拆招,向互联网、导师、师兄弟求助,锻炼的更多是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认为(轻喷)科研包括寻找novel idea,采用一些创新的方法去设计实验,然后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idea,最后形成论文。lz主要做的主要就是想办法做实验去验证idea,然后写篇文章总结下自己的工作。idea都是导师辛苦提出来的。所以结论是lz没有完整的体验过科研是个啥。
然后是工作,lz毕业后在国内一线城市大数据初创企业工作一年,主要做software的开发,由于工作比较认真靠谱,平时也愿意深入学习一些技术,leader把部分system design也交给我干。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在开发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氛围也很自由,很多方案也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然后放手去做。现在软件逐渐成型,企业主要也开始往市场方向发力,开发上主要做的就是维护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技术,自己也会有意识的去深入学习了解,但工作中很多时候有些技术是会用就行了。对接触的新技术经常是浅尝辄止,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渐渐萌生了申请PHD去尝试科研的想法。
最后,如果大家有其它建议,能够帮助到我以及世界上另一些我们,也欢迎啊~
(回复会尽量加米的!)
申请PHD虽然不一定要有paper,但我觉得是不是最起码要完整的接受一次科研训练,这样在和意向professors交流的时候,TA们能够了解你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整个PHD项目。所以lz的问题是现在是否有必要去找个实验室帮忙打打杂?目的是接受完整的科研训练,最好能有论文产出。
我滴故事与一些想法:本科武汉某旅游景点985,GPA 3.5/4.0,百分制86。在学校时做过一些科研以及竞赛,但无论文发表。自认为做的很水,比如把ML那一套用在某个小众、且鲜有人尝试的领域(相关论文很少)。这个过程不断的见招拆招,向互联网、导师、师兄弟求助,锻炼的更多是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认为(轻喷)科研包括寻找novel idea,采用一些创新的方法去设计实验,然后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idea,最后形成论文。lz主要做的主要就是想办法做实验去验证idea,然后写篇文章总结下自己的工作。idea都是导师辛苦提出来的。所以结论是lz没有完整的体验过科研是个啥。
然后是工作,lz毕业后在国内一线城市大数据初创企业工作一年,主要做software的开发,由于工作比较认真靠谱,平时也愿意深入学习一些技术,leader把部分system design也交给我干。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在开发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氛围也很自由,很多方案也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然后放手去做。现在软件逐渐成型,企业主要也开始往市场方向发力,开发上主要做的就是维护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技术,自己也会有意识的去深入学习了解,但工作中很多时候有些技术是会用就行了。对接触的新技术经常是浅尝辄止,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渐渐萌生了申请PHD去尝试科研的想法。
最后,如果大家有其它建议,能够帮助到我以及世界上另一些我们,也欢迎啊~
(回复会尽量加米的!)
6条回复
刚没回答到你的问题😂读到后面第一段问题给忘了。去做RA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如果你接受无收入GAP的话。能最大化收益的RA策略,是你先想好几个target prof,然后去翻过往合作紧密而且在国内的教授,尝试跟这些教授去套瓷。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情况,中间可能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我觉得如果你接受拿一年半载去RA过一个research project的话,那倒是没必要再读硕了。当然作为保底用途的另说。
其实我看招生版有不少新ap,你可以尝试套下瓷看看他们愿不愿意给个机会。学术成果这个东西在申博时其实是conditionally necessary,如果你有别的办法给你背书的话(eg,connection或者聊下来导师喜欢你)那过往研究成果就非必要
楼主可能还不是特别清楚真正的phd训练过程,虽然可能你已经思考的比很多1st year phd要深入了。 简单来说,想要完成你的定义下的“完整的科研体验”,一两年的RA/lab experience可能不太够,尤其是考虑到你还没有过文章发表的经验。
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把导师的idea做成功的经历,不一定能够有能力去在一两年内自己想idea然后完成整个科研流程。 当然,可能楼主之前做的东西已经有很好的产品,或者只差写篇文章而已的地步。 如果是这样,我还是建议先把文章写完发表。原因是学术界对于academic communication的要求(或者说评价一个人学术能力的标准)里面包括了文章的写作与发表。先把后边的这些流程走完,然后再来考虑能不能脱离老师给的题目,独立提出一个有趣且可行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靠谱的老师在领域里面是很清楚domain knowledge的,idea还是比初出茅庐的学生要靠谱。自己想的idea可能会(一听之下)很有趣,但是也许有各种各样的坑,或者领域根本不需要解决对应的问题。那样的话,做出有意义的成果会更难。
题外话,其实这个流程也是一般phd培养的流程。 phd的培养目标里面其实包含了找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并且独立研究,最后向peer researchers disseminate的这个流程。 楼主实际上想做的事情就是一个phd的(基础)培养目标。实际上,很多phd同学的第一篇文章都是老师的idea,甚至很多人的文章都是老师主笔的。
楼主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其实不一定是自己去想idea/topic的问题,而是现在的idea并不是很深入。有一定可能老师现在给的idea本来就是一个偏工程向的题目,所以楼主会有一种“这不是research”的想法。这个很正常,而且很多junior phd students也在做。 如果是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是很必要。 个人认为,很多的research(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实际上都是偏应用的,能解决一个新领域的问题,即便不提出很多新方法,只是验证了你的方法可行,也算是贡献。毕竟cs在很多学校都是在engr school/college的。
所以我个人觉得楼主有这样的思考非常好,一定意义上已经是想的比一些phd students深入了。虽然没有文章,但是可以去试试结合自己的经历陶瓷,有机会的话跟老师们聊聊。申请结果不敢说,但是应该会遇到欣赏自己的人。 祝顺利。
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把导师的idea做成功的经历,不一定能够有能力去在一两年内自己想idea然后完成整个科研流程。 当然,可能楼主之前做的东西已经有很好的产品,或者只差写篇文章而已的地步。 如果是这样,我还是建议先把文章写完发表。原因是学术界对于academic communication的要求(或者说评价一个人学术能力的标准)里面包括了文章的写作与发表。先把后边的这些流程走完,然后再来考虑能不能脱离老师给的题目,独立提出一个有趣且可行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靠谱的老师在领域里面是很清楚domain knowledge的,idea还是比初出茅庐的学生要靠谱。自己想的idea可能会(一听之下)很有趣,但是也许有各种各样的坑,或者领域根本不需要解决对应的问题。那样的话,做出有意义的成果会更难。
题外话,其实这个流程也是一般phd培养的流程。 phd的培养目标里面其实包含了找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并且独立研究,最后向peer researchers disseminate的这个流程。 楼主实际上想做的事情就是一个phd的(基础)培养目标。实际上,很多phd同学的第一篇文章都是老师的idea,甚至很多人的文章都是老师主笔的。
楼主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其实不一定是自己去想idea/topic的问题,而是现在的idea并不是很深入。有一定可能老师现在给的idea本来就是一个偏工程向的题目,所以楼主会有一种“这不是research”的想法。这个很正常,而且很多junior phd students也在做。 如果是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是很必要。 个人认为,很多的research(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实际上都是偏应用的,能解决一个新领域的问题,即便不提出很多新方法,只是验证了你的方法可行,也算是贡献。毕竟cs在很多学校都是在engr school/college的。
所以我个人觉得楼主有这样的思考非常好,一定意义上已经是想的比一些phd students深入了。虽然没有文章,但是可以去试试结合自己的经历陶瓷,有机会的话跟老师们聊聊。申请结果不敢说,但是应该会遇到欣赏自己的人。 祝顺利。
大米 1
1
ArnoldHOHO+1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