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fall ux/hci/交互设计申请总结

avatar 841645
LAUXLL
21807
88
家人们好,距离22fall申请季告一段落也有一段时间了,前几天收到了最后一所学校的结果,算是正式给这个乱七八糟的申请季画下了句号。整个申请下来得到了很多很多人的帮助,也走了不少弯路,有挺多话想说的,希望之后跟我一样申请hci/ux的盆友看了这个贴能够觉得自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或者正好是在烦闷的时候读到这篇分享,能把它当个幽默的推文会心一笑。

简述一下本人背景,我是top40某海本的学生,专业是cognitive science,翻译成中文叫认知科学,属于是讲给别人听别人会说“这是可以说的吗”的让人一头雾水的专业。说实话本科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啥,感觉自己本科像个巫婆,一直在狂煮一锅大乱炖,啥心理社会学教育学神经科学计算机数学都整一点,到最后吃到嘴里哪个味儿都好像不太对头。但正是因为这个专业非常interdisciplinary,它给了一直对未来迷茫和困惑不已的我喘息和逃避的空间,我在每个领域的边缘反复试探,试图找出到底哪一条才是适合我的、我能走的路,也正是因为它,机缘巧合之下我知道了ux,一个又是说给身边大部分人听别人只会黑人问号的领域·····(我怎么老是往人烟罕至的领域蹦哒啊),经历了N度纠结挣扎疯狂大叫之后,去年八月我决定赶22fall hci/ux的这趟车,看能不能凭我肥硕的身躯为研究生生涯硬挤一个位置,于是我开启了接下来大半年的血泪史,以至于到最后一个申请交完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南天门都出现在我身后,一只脚都已经踏进去了。

我的最终结果
选校:cmu-miips, cornell mps is, uw hcid, uw hcde, gatech hci, umich msi, pratt ixd, ut austin msis, northeastern experience design, nyu idm
waitlist: cmu-miips
offer: umich-msi, cornell mps-is, ut austin-msis, neu-experience design, pratt ixd
我的申请结果和地里众多大神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我甚至觉得自己也没有啥资格分享申请经验,但是如果能帮到任何一个看到这贴的人哪怕一点点,我也会觉得很开心,毕竟作为一个几乎零基础零实习转专业的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感谢所有在地里碰到的小哥哥小姐姐给予我的帮助和真诚建议,在这里给你们磕三个响头就是说。

NO.1 简历
首先说我比死了三天的尸体还要苍白的简历,我的简历由四个部分构成,我的学校,我的课堂作业,我的个人技能,我比叙利亚战场还要满目疮痍的作品集链接。为什么是由这四部分构成的我后面会说,我主要先说写简历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人觉得好像简历在这一堆呜呜喳喳里其实不咋重要,但我觉得还挺值得注意的,这是面试官对你的第一印象,是对于你过往经历的最精炼的总结,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出自己和你所申请的专业的相关经历。如果你觉得没有,那也许是还没有挖掘出来,因为一定是过往的经历里有什么契机让你决定申请hci,这段经历是要写到简历里去的。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在简历里排经历的顺序是学校--教育背景---相关课程---职业经历---学术经历---个人技能,由于hci/ux和设计有关,有的人会选择在最后放一个自己作品集的链接。这个顺序是根据你们自己的需要以及经历的关联度来决定的,我自己感觉得把最相关的经历放在最前面,这样面试官一眼就看见了。和hci完全无关的经历其实可以不必写上去,哪怕它看上去再牛逼,帮助应该不是很大。因为本人大学期间属于一心埋头读书的书呆子类型,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导致毕业后写简历的时候发现玩球了啊,实习那部分一个字都没法写,这可咋整啊,于是我就把职业经历这一块直接拿掉,用本科做的和ux勉强挂钩的论文和调研项目保住了我光溜溜的简历上最后一块遮羞布。大家本科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学习诱惑了,真的要出去多实习,多活动,多体验,除非你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目标你到底未来要做什么,不然我觉得实习可以找不同种类的工作试一试,这样不仅简历能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你会慢慢知道你未来想做什么,这些经历也会为你的文书增光添彩,赋予你学校绝对不能给你的职业视角、丰富经历和深刻感触。

除了整体的简历模块划分,简历的格式和每一段经历的概述方式也需要特别注意,这里我非常推荐大家去微博上看DIY申请辅导员,这位叔的帖子比一万个中介都顶用,他会教你简历该怎么样调整格式,选用字体字号,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个人经历最清晰有效,真的看了会让人有一种柯南破案时被一道闪电劈中的感觉。我只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组织每一段个人经历的方式,那就是STAR原则,即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S指的是你在所从事岗位期间曾经做过的某件重要的事件的所发生的背景状况。T指的是你在其背景环境中所执行的任务与角色。A指的是你在你所描述的任务当中所担任的角色是如何操作与执行任务的。R指的是该项任务在行动后你所达到的效果。通常我们在简历上写的都是一些结果,描述自己做过什么,成绩怎样,比较简单和宽泛,但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到底做了什么,在这项工作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写到结果时,最重要的是量化,比如说我做了这些事情让这个社交平台涨了很多粉,那涨了多少? 是100+,1000+还是10000+?把具体的量化结果写出来有助于更好地让招生官衡量你的能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NO.2 作品集
实习一时半会我是没办法补上了,因此我选择了另一条补专业背景的路,做作品集。我感觉有关找机构的经验基本没有人说,或许是我没有看到,我觉得这个还挺值得说的。我不得不说这个作品集啊,国内机构真的水太深了,不了解的人去各种社交平台上看,各个机构的水军能把你给淹了,互撕头花吹逼上天的都有,而且会有那种装成和你一起申请的学生的推销人员以此加你的v然后把你的联系方式卖给其他机构。在这里提醒各位如果想找机构的话不要给任何疑似打广告的人自己的联系方式,我就是当初too young too simple,稀里糊涂给了不知道是谁自己的手机号,导致有一段时间我的微信直接开启了禁止加我好友的权限,陌生电话一律不接,因为大概有二十几个机构在三天之内疯狂轰炸我的通讯录,这是可以轰炸的吗,你们能不能有点道德啊就是说,皮都皱了。

总而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鸡飞狗跳,懵懵懂懂的我凭感觉筛出几个机构然后去试听了,但说实话因为对这个行业以及国内机构不了解,我真的没办法像那些有经验的人一样迅速挑选出哪一家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机构,事实证明大家其实都差不多烂,真没有谁更好点儿,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机构里碰到认真负责有经验的老师简直难于登天,我不会一棍子打死说大家都是水货,但我真心感觉大部分真的有能力的老师要么出来单干了,要么就回归到行业里去了。我并不是很建议大家找作品集机构,这东西挑不好也许会毁了你整个申请季,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比较建议找个人老师或者行业里的mentor,但这哪能说找到就找到,简直比我找男朋友都难。如果大家真的要找,那么我的建议是:

1. 找机构前先对hci/ux行业进行一个了解的大动作,把你想申请的适合你的学校都摸个透,然后拿着这些学校去问机构的老师,看他们的回答是否像你了解的那样。这里给大家一个网站,可以作为参考,不完全准确,但差不多所有好的ux项目都在这里了:https://topuxschool.com/program/us
看到喜欢的学校,就去搜一搜这个项目的官网,看一看课程设置,项目时长,生源,师资,学生数量,就业报告,学校资源,是你想要的方向吗?课程设置是否能够对你积攒作品、增加经验有帮助?校友之间的联系紧密吗?毕业后学生都去了哪里?这些都是你需要思考和衡量的事情,对于未来在ux/hci行业内的发展也很重要。如果你是排名批,那以上都可以不看,这选择做得可太简单了,哪个名气大,哪个排名高,申,申,申(但这个做法我不是很赞同(小s吸烟))

2. 了解完了学校就可以在去挑机构了。可以参考小遗书、逼乎等一众社交平台上关于各机构提问的答案,但也不要太相信,你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真人,有多少水军,也不知道真人的评价是否因为个人而有失偏颇。我不会在这里说任何一个机构的坏话或者好话,但我个人看下来的感觉是,从靠谱度和专业度来说,北上广应该是最多好机构聚集的地方,碰到好老师的概率大一些,而中型机构或许要比大机构和小机构要好一些,一个老师带的学生不至于一二十个,完全顾不上你,也不至于一声不吭就整个玩消失,一条毛都让你找不着。但这玩意真说不好,谁知道哪天是不是就倒了····所以这都只是我一点点浅显的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不要骂我,我真的会哭给你看。

对于机构的选择,我也推荐大家上微博搜一搜,微博里有比起另外两个平台更多的活人和真实的反馈,如果想要仔细了解,那么多搜一搜,加一加真实的机构学生问一问体验,总是没错的。我是因为时间不够,太过仓促,所以匆匆选了一个,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真的不是很明智,所以希望大家如果决定做作品集的话,不论是个人整理也好,找机构也罢,一定要早早开始准备。这里还有一点题外话,申请下来我感觉像gatech,uw这种正统hci项目,是非常看重作品集的,而且你的作品集里如果能有编程相关(就是hci里的computer),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加分点,而对于cornell,umich这种信息学院底下的hci来说,作品集好像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我感觉他们看得更多的是其他的东西,例如文书和简历。

3. 呜呜喳喳一大堆以后应该也可以初步敲定机构名单了,这个时候就要和他们约试听。试听的水也很深,有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王牌老师拿出来,真的教你的时候你发现,啥玩意啊,怎么不是上次试听那个老师。有的机构甚至会把不是自己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作品集掏出来给你看,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从这个机构展示的作品集里,可以大概判断他们的水平,如果学生作品看上去同质化严重,那么就可以直接拜拜,但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这玩意你给他他也看不懂(比如我),这个时候就从你的诉求还有你想要申请的学校入手,如果他们对你的诉求都无法理解并拿捏,那也可以直接排除了。这时候可以拿着你之前选好的学校考机构老师了,说你的诉求,然后让他们推荐学校,看他们的回答是否和你心里想的是一致的。我觉得很多机构因为主做艺术学校,像pratt,parsons之类的,很多时候他们对于综合大U真的不是很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信口开河,天花乱坠,让懵懂的羔羊落入他们的虎口。我之前咨询的一个机构直接跟我说uw在他们这都是保底的,他们甚至不知道umich(甚至这还是当地最大的几个机构之一),当时不懂,现在想起来,哇,这牛逼吹得,你看窗外是不是有头牛在飞啊,因为地上有个人在吹啊,你还是大机构呢,这是可以吹的吗。

5. 机构给你画的饼统统不要信,签约的时候注意看一看是不是试听的老师会带完整个作品集,有的老师学历会造假,为了求证可以要求看他毕业证或者亲自上他学校官网查。有的机构是一个主教老师加上辅助老师,一定要指定主教老师把控全程。大机构的合约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修改的,但可以要求签附加协议,有什么担心的或者是需要签进协议的,一定要一开始就敲定。我不是很建议把作品集和文书一起委托给机构,文书永远是自己把控才最有保障最安心,除非是真的懒,你交的钱够多,他们才会把你当上帝,不然的话你就是被放养的羊,到后期简直无人管你死活。

6. 做作品集的过程中自己多上心,多学,多问,多看,不要指望老师能教你什么,我自己做完真的感觉还是啥都没学到,还不如我在google上上过的ux design course学到的东西多(这里很推荐背景不相关或者基础很差的人去上这个课,叫ux design certificate,上完这一大轮你可以对用户体验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还能同时拥有一个作品集网站和三个比较完整的产出,虽然产出应该没办法用在正式的申请里,但是能给你打下很好的基础,简历上也能把这个证书写上去)。因为国内艺术机构作品集同质化严重,一定要在作品集里凸显属于你的特色,你的选题也好,设计产出也罢,如果都能凸显属于你自己的特色,那真的会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设计过程其实也非常重要,要让招生官看到你的设计思维,设计逻辑,如何一步步从调研到发现痛点到发散设计方案再到最后产出,这中间的逻辑一定要合理、真实、完整(这玩楞老生常谈了,不多讲了,我也没资格讲)。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太多字!!不要让招生官看你的作品集时像牛爷爷一样大喊“我的图图呢”!字多是作品集的大忌,如何清晰了然地visualize大段文字,这也是一门学问。至于产出形式,不要局限在传统app和网站里,甚至可以发展到硬件,产品,或者把你本科做的论文报告啥的visualize。hci强调的是交叉学科能力,所以独特、多样化、有意思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7.至于作品集的形式,虽然我申的学校都没有强制要求网站,我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建站,有很多建站工具不用你掌握代码,都可以帮你搭建很好的网站,这是另一个招生官能够考察你对于交互理解的重要方式。机构如果能够指导你做网站,那么他们至少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我这个机构压根提都没跟我提网站的事情,我感觉老师连wix是啥都不了解,纯纯骗钱是不,怎么好意思的,怎么睡得着的。

作品集还有啥要说的,我暂时想不起来了,妈的写这老么一堆,我话怎么这么多,累鼠我了,吃个饭先,有空回来写推荐信和ps的注意事项。
置顶回复
收起
avatar 841645
LAUXLL楼主

俺去了umich,一年,,,嗯,,,两年纯学费都十万多刀了,,,但这是综合下来的最好选择,所以没办法,其他学校不会这么贵,我记得尤其是华大非常非常便宜,性价比超高
88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