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本科非名校,来美139天上岸Google | Google TPM Intern的求职经历

来自其他站点
收到Google offer的那一刻, 不真实的感觉像在做梦一样,作为一名大陆本科且非美国藤校的国际学生,我从未敢想过可以在FAANG这样的超级大厂找到一份不用写代码的工作,而且还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的,作为一名本硕都是CS的学生,让我感到最痛苦的事情是写代码)

我的背景
来美国读书是我从高中时就有的想法,但是因为父母的不支持,本科还是按部就班的高考去了一所邮电大学读了计算机专业,但幸运的是大四有机会去了一所美国的公立大学读了9个月(虽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因为疫情上的网课。。。)在美国学习的两个学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日后要在美国读研并留下来工作的决心。本科时计算机学的并不快乐,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别的领域,商科金融教育,职业上也试图从程序员SDE pivot成Data Anlayst, Data Scientist, 运营等等,直到我了解到了产品经理PM这个职业,发现和我的性格以及专业背景非常契合,于是在国内一家创业公司做了第一份产品经理的实习工作。但是疫情的原因,我来美国读书的计划需要推迟一年,并且为了能更大概率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我还是选择了继续就读CS专业。同时我也开始了解并研究北美的PM找工情况。

开学前的暑假
因为还在国内,我搜集了一切在国内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的北美pm求职资源,从一亩三分地里的PM板块到小戴的微信公众号和Product Path,以及Linkedin上一些零零散散的华人PM求职经历分享。但是翻完所有求职总结以后,我发现历年的new grad pm大多是美国本科或是研究生藤校的学生,而北美科技公司的pm岗位也确实更prefer名校的学生,或是在国内有过BAT大厂实习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这些我却都没有。虽然很沮丧,但我还是决定第一学期试试去找PM的intern,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就老老实实的刷题从sde上岸,以后再努力转岗成PM。

准备
在仔细读完小戴公众号里的每一篇求职分享文章后,我开始读amazon.comamazon.com等北美PM面试的书籍,并在一亩三分地的pm板块发帖求组队mock interview(那时候还不知道小戴的mock微信群),意外的找到了两个在准备全职跳槽,一个在找new grad pm的地里的网友,每周末一起约mock,虽然那时候我还啥都不懂,但是每周旁听着大佬们准备面试的mock也积累了一些专业名词,了解到了北美pm面试的风格和大体内容,同时也开始构思自己的简历。

开学
开学第一天,身在码农找工神校的我就被卷到自闭,同学们一见面就问候刷了多少道leetcode题,甚至有的同学已经收到了Amazon的offer, 而每次别人在问我的时候我只能尴尬的回答到,我想找PM的工作,还没怎么刷题。。。身边找不到同样方向的community,我开始在Linkedin上搜寻aspiring pm的community和一些知名的pm content creator,以及正在做PM的一些校友资源。同时开始找学校的career service修改简历,并在LinkedIn上network校友找内推投简历。但是因为刚到不久,我Linkedin上的profile并不完善,connect的人也少的可怜,一开始的networking并不顺利,转而我又去一亩三分地的内推板块开始发邮件找内推的机会,意外的发现这对我这种刚来美国不久,没什么职场人脉的人来说更为高效。但是因为超级大厂的APM项目十分火热并且开放投递时间很短,我错过了大部分APM intern项目的投递,为了不让networking内推耽误而错过太多的机会,我开始大量海投,并意外地在学校career fair上拿到了一家小公司的pm intern面试机会。

面试
开学不久能拿到一个pm的面试机会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找到一份pm的intern是有可能的,因为有还不错的英语口语基础,顺利地通过了recruiter的phone screen以及第一轮的hiring manager面试,但是第二轮面试前因为赶作业没有休息好再加上肠胃炎上吐下泻发烧了好几天,panel面表现的并不是很好,并且作为硬件公司他们更prefer EE背景的学生,就这样我被面试的第一家公司ghost了。此时的我已经海投了近100家公司,也一直没有收到其他公司的面试,高效率的大厂也是直接给简历拒。看着身边的同学们每天刷题面试,个个上岸大厂,我也开始在同学的劝说下投了几家公司的SDE intern,并且很快收到了Amazon的OA。

刷题
作为一名一写代码就头疼的学生,除了平时的作业和project以外,leetcode成为了我生活中的第二大痛苦源泉,刚开始刷题时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只能从答案开始学起,有时候甚至答案都要研究学习很久,找好几个讲解的YouTube Video才能看懂,常常做题做到怀疑人生,思考为什么人类的大脑如此不同,我与大佬的悲欢并不相通。虽然做题做的还是很菜,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也是有了一些积累,并在收到Amazon SDE VO以后能高强度的刷了一个月的题。
(notion上做的leetcode progress tracking, 方便复习总结)
就这样一边刷题一边继续海投pm, 每天吃饭的时候抽空看小戴的mock录播视频学习。感恩节前我收到了海投的Red Hat的PM Intern面试,并且加入了小戴的pm mock interview微信群,找到了一起准备面试的伙伴,顺利通过了第一轮面试。

寒假
圣诞节放假前夕,此时我已经海投了200家公司左右,一连又收到了两个面试邀请,一家是海投的Lucid PM intern,而另一家则是内推的Google TPM intern。起初收到Google recruiter邮件的时候我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Google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心想反正也不可能面过的,就当是去开开眼,能拿到面试已经很幸运了,还是好好准备Red Hat的final round吧!就这样,整个寒假我哪都没去,在小姐妹的帮助下每天写bq小故事,复盘简历和过去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痛苦地刷题。并把Red Hat当成我的target company, 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公司产品,开源平台,甚至在audible上听完了前CEO写的那本the open organization。
(准备red hat面试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可以很好地了解公司的company culture)

收获offer
在朋友的大量mock interview帮助下,我顺利地通过Red Hat的final round。两天后又继续面了Amazon的sde intern,但是因为刷题的量还是不够,面试的时候面到了一道非常冷门的题,做的磕磕巴巴面挂了。两天后又紧接着面了Lucid的back to back 两轮pm面试,一轮Product Design, 一轮Product Analytics, 虽然题目有些意外,但之前准备的framework也都用上了。然而5天后,就在Google面试的前一晚我收到了Amazon的拒信,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因为Red Hat的offer迟迟不来,心态爆炸的我失眠了一整晚,第二天硬着头皮去面了Google back to back的两轮面试。Google TPM intern technical interviews分为两轮,一轮是一个senior TPM来面bq,另一轮是SDE来面coding,意外的是,两轮面试都出奇的顺利,因为积累了大量的bq小故事再加上一些即兴发挥,第一轮bq答得特别顺利,第二轮coding面试也恰好考到了之前做过的类似的题,顺利地bug free写了出来。面完3个小时后,recruiter就告诉我面试通过进入team match的阶段了,而同时我也如愿收到了Red Hat的offer。至此,历时139天的找工历程终于有了一些结果。但为了增大team match上的概率,我积极地network了许多Googler去了解面试的组,提前打听了许多内部消息,想了一些自己过去经历和project所需要技能点overlap的地方。一周后team match也顺利的一次match上,两天后便收到了正式的offer。在向几位PM以及TPM大佬咨询以后,我最后选择接下了Google TPM的offer。虽然Technical Program Manager和Product Manager不太一样,但还是有很多overlap的技能点以及工作职责,并且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能去这样的一线大厂对未来找全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至少简历不会再被拒的这么惨了LOL) 以及,这可是Google啊!我当然愿意为它打工卖命了LOL

反思与总结
多去看别人的经历与总结
我是幸运的,求职开始之前就从小戴的公众号文章里学习到了很多经验,不用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之前,多去看看大佬们的履历,再去学习包装一下自己,比如Linkedin profile,一开始每天没事的时候就会去Linkedin上send connect invitation,connection数上了一定量级以后要内推都会变得容易了很多。“装”久了以后,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为自己计划一个Plan B
在全员刷题做SDE的环境中选择去找一份PM的工作无疑是冒险的,还记得刚开学不久我问career service的advisor过去SV校区有多少国际学生找到了pm的工作?advisor在Linkedin里搜寻了许久,无奈地说暂时还没有过。(拿到offer后的我第一时间向advisor提供了第一个data point)
但是因为学校的实习机会多(选择NEU的原因,每个学期都可以找实习做coop),即使第一学期实在找不到pm的实习,我之后的几个学期也可以再好好刷题去做SDE(选择继续痛苦学习cs的原因),投3个sde岗收到3个oa1个面试的高概率也让我的焦虑感减轻了不少。

与人为善,多去交友
这一点与我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从小就是个话痨还比较贪玩,总喜欢认识新朋友一起玩耍。所以许多人在问我如何在半年的时间里与这么多的大佬成为朋友时,我想了想回答到,大佬们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吃饭玩耍找朋友一起出去旅游,而我只不过没有放过每一个出去玩的机会罢了(没车的湾区单身狗生活实在太无聊了。。。)还记得当时和小戴一起去Yosemite玩的时候,我是唯一一个没有工作的学生党,但是大佬们也并没有因为我不是个名校的学生,手上没有offer而不愿意带我一起玩,反而很耐心的解答我的疑惑,带我一起吃吃喝喝快乐的玩耍。在我想找微软内推的时候,大佬也没有因为我不是他的校友,把San Jose读成San (Juice这个发音)而觉得我太蠢不愿意给我内推。我在一亩三分地里认识的ck小姐妹(我行走的offer打印机)也没有因为我mock时候的回答太过愚蠢而放弃对我的拯救。我很感激这些大佬们在我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虽然现在也还什么都不是),并没有因为我身上没有那些成功的标签而不愿意帮助我,反而看到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愿意和我成为朋友。所以,生活中多去想着怎么能帮到别人,你自然也能得到很多别人的帮助。

勇于尝试,不放过每一个机会
Google的TPM intern其实是我在拿到内推投SDE intern时顺手一起投的,看到jd觉得和pm比较相近。但就是这样的无心之举,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很多人问我在Linkedin上reach out校友和大佬他们会理我吗?答案是,如果你选择了去Linkedin上给他们发了消息,那么你就有可能联系上大佬,但是如果害怕被拒绝或者不被回复,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一定会为0。在别人拒绝你之前,不要先给自己斩断了机会。对我们来说这是没有成本的无损尝试,收不到回复或是被拒绝了又能怎么样,反正你本来也不认识ta。

努力的同时也要为自己计划休息和减压的时候
很多时候,面试时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可能远比废寝忘食式的努力更重要,毕竟找到一份实习或者工作只不过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可以活的更自由快乐一些。累了的话就停下来休息一会,看看身边的人和风景,感受一些生活中的美好。

回看整个求职季,我无疑是幸运的,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也知道有太多太多比我优秀的人没有我这样的好运气拿到面试和offer。之前在jiali的求职分享文中看到过一句醍醐灌顶的话,“后来发现,职业发展这件事,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的,最终决定你会去哪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拿到一个offer或者去哪里工作最终都只会成为我们身上的一个标签,它并不能完完全全的代表我们,也不能定义我们的人生是成功或是失败的,我想我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成功是在于做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定义自己的人生。
最后,愿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永远都有做自己的勇气 : )

求职资料
PM mock社群:
小戴pm mock interview微信群(关注小戴没得觉睡公众号)
Product Buds的pm interview prep slack channel
join.slack.com
PM学习资料:
书籍:amazon.com
amazon.com
amazon.com
网站:
productmanagementexercises.com
exponent.com
pm职位list:
apm: apmlist.com
new grad pm: alanz.me
pm intern:alanz.me

behavioral questions:
1point3acres.com

leetcode基础刷题: cyc2018的leetcode刷题分类
github.com
Amazon SDE面试: wdxtub.com
SDE职位list: github.com
中文面经:一亩三分地
英文面经:Glassdoor
59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