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 - 我与老公一起奋斗的7年(伦敦工作篇)

avatar 225851
zj568
28289
105
前两年在这里分享过我写的我和老公在伦敦找工作的经历。最近快到我们结婚7周年,恰逢七年之痒,就想把之前写的东西整理下,再补一个后记。之后还会重新开帖子写下我去年换工作和老公升职的细节,还有这几年在职场的感悟。

===============================================================================================================

应许之地 - 工作篇

Genesis 12:1 God had said to Abram, "Leave your country, your kinsfolk and your father's home and go to the land I will show you"

当我坐在教堂里的时候,阳光正从窗户上的七彩玻璃上射下来,斜照在圣母像上,圣母眉眼低垂,七彩光影之间的尘埃细细碎碎的浮动,像亘古的星云。远处传来讲经人在说这个故事,4000年前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他应该离开故土,去新的地方生活。4000年后,这依然是我们的故事。

2016年那年我博二,有一次和导师聊到未来,导师冷酷又直接地对我说,他不认为我未来能做好学术,而且明确表示我以后毕业不会帮我在学术界找工作。对于学术界来说,导师和师门是最重要的,绝大部分博士生的第一份学术界的工作都是自己导师推荐。彼时,导师的话一时让我难以接受,而然痛定思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便把之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在业界上。

正好在博二的暑假前,我碰到了一个机会。朋友的朋友J合作的一个精算咨询的团队正在招实习生。我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专程坐火车跑去伦敦,请J吃了一顿饭,了解了下那个实习生的详情。J可能觉得我很客气,聊的也很开心,之后对内推的事就更加上心,很快那边来了邮件,经过两轮电话面试,我开始暑假实习。

我和老公去伦敦租了房子,那个时候是真的没钱,伦敦物价也很高,还好有一些实习工资。不过那时候内心很单纯,觉得能有机会去实习已经很满足了,满脑子想的就是拿到return offer。

我永远忘不了我第一次去伦敦金融城的震撼。因为从小生长在中国一个三线城市,那里的职业和行业都很简单,虽然之前也在上海实习过几个月,但那和伦敦金融城的逼格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是一个无论建筑还是行人都在倾诉着精英的地方。远远看去,人们会为坐落在中心的各种现代建筑大师设计的摩天大楼而惊叹,优雅的弧线与直线在高空中交汇,玻璃反射出凌厉的光,使高楼在凌云的空中熠熠。然后当走入其中,临街的百年建筑又在提醒人们这里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然是世界金融中心,它的每一块砖都比最沧桑的老者看过更多财富的诞生和堙灭。路上的行人无论严寒酷暑普遍都西装笔挺,穿着考究,他们疾步而行,神色匆匆,仿佛每个人都有着亿万富翁般忙碌的日程表,赶着去接一桩恢弘壮阔的大单,当然等到后来上了几年班习惯了,就知道里面绝大部分人都和我们一样是资本手下小小的打工仔了。

当时实习的时候我非常用心,老板们给的项目很快就做完了,除了他们本来的要求以外,我还做了不少功课额外找出了一些提高的方法,所以最后呈现的结果比老板们预想的还好一些。等到要结束的时候,我的line manager T私下告诉我他们给我的评级是outstanding,就是最高级。我感觉T对我印象还不错,在她的美言下,负责人事的大老板E也对我很满意。私下里我问了T能不能之后读博期间继续在这里远程做兼职。T抿嘴偏头一笑说,那你下次和E汇报的时候直接和他说吧,我很舍不得你哦。等到后来和E汇报的时候,E没有犹豫,欣然答应了,所以从博三开始,我就一边做研究一边远程兼职上班。

因为有兼职的缘故,我的研究进展比我老公还是慢一些,老公博三结束的时候基本做完了,只剩写毕业论文。于是我劝他和我一起搬去伦敦,这样他也可以找找工作。虽然当时的他还没有确定去向,但如果在业界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是可以考虑在业界的。

没想到我们搬去伦敦这件事惹恼了他的导师,他的导师知道之后非常生气,觉得他没有把一切都做完人就跑了,还撂下狠话之后不会帮他介绍他曾经许诺的学术界的工作。当然现在我们也无法考证,如果我老公没有搬去伦敦,他的导师是不是会给他找工作。所以其实我们也曾经一度因为搬去伦敦后悔,特别是在我老公一开始找工作大半年里非常不顺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如果不惹毛他的导师,是不是他最起码可以在一个不错的高校里做一个博士后了。

曾经这样的后悔里经常夹杂着埋怨,总觉得导师们可以帮我们更多。其实现在想来,我们从导师四年的教导中已然获益良多,对他也无须苛责。他的想法无可厚非,对于导师而言,我们顺利完成学术研究和博士毕业,是他的最大利益,至于我们毕业之后怎么生活,于他的人生并无影响。而对于我们而言,毕业晚几个月无关痛痒,但找到一份好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选择,当核心利益发生了分歧,如果两方都非常坚定,分道扬镳也并不奇怪。至于曾经许诺的学术界的工作,当我们成熟了经历过了更多才明白,如果没有板上钉钉的事,不要太在乎任何人的承诺,一个人内心真正开始强大的开始,就是当他认清楚没有人是可以完全依靠的时候。

老公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非常不顺利,他没什么实习经历,本科虽然在国内还不错,但在英国根本没什么人听过,那时候很多统计毕业生会去做quant,然后数据科学也刚开始火,所以当时我们还很迷惑,不知道应该找哪个方向的工作。

这个时候我们认识了S。S比我们大几岁,是在一个数据科学群里加的好友,在伦敦一家银行里做数据科学家。说实话,刚刚认识S的时候并不知道他很厉害,S看起来憨厚稳重,像我们的兄长,我们相谈盛欢,每周都聚在一起吃饭喝酒,从不谈正事,颇有几分’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的潇洒。不过后来才发现,我们不谈正事是真的不懂,S则是非常低调。与他现在的状态相比,我们是真的识于微时。不过厉害的人其实很早就会显现出与众不同,我第一次意识到这点是和他一起参加一个创业活动,他在台上讲一些自己做过的项目,老练而敏锐,那时候我一下子很震惊,原来除了电视上的名人演讲以外,现实世界竟然也有人能把事情说的这么好。S的事业后来果然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S因为自己做数据科学家,所以力荐老公找数据科学家的工作。他推荐了我们一本周志华的西瓜书,于是老公就开始了刷题找数据科学家工作的路。然而刷题刷书最多只能解决面试表现的问题,但伦敦人才济济,没有实习和工作经历,拿到面试的机率还是很低。

这时候我就问我老板J可不可以让我老公也来我们团队实习一下,增加下社会经历,没想到T和E欣然答应,让我老公在我们团队实习了两个月,还按标准发了实习工资。

实习结束之后,我老公继续一边刷题一边准备面试。但ds的岗位非常复杂,虽然他们都自称ds,但各种工作内容非常不一样,有的是做模型,有的是做数据,有的是做底层结构。所以短暂准备之下的面试还是不太顺利。这个时候S问我老公愿不愿意做一份远程ds的兼职,他的朋友在国内有一个团队,想找一个博士做模型。我们当然非常高兴,做这个兼职,不仅可以赚一些钱,还可以增加ds的实战经验。

老公一边做兼职一边准备面试的这几个月里,我的line manager T问我我老公有没有找到工作,我说还没有。T是个超级好心的人,她说她的一个朋友开了一个小公司想招ds,她觉得我老公很棒,可以推荐他去。对于我们而言,这个小公司业务不太明确,也没法办工作签证,自然不是最佳选择。可这时候我老公手上只拿到了几个国内的工作,开的工资虽然比那个小公司高很多,但当时我们已经决定了不回国。于是在T和E的帮助下,我们公司给我老公办了家属签证,然后他去了那个小公司上班。

老公就这样开始了第一份在英国的全职工作。这个公司是伦敦贵二代(爸爸有爵位可以继承那种)和富二代的创业公司,主要就是给保险公司提供一些金融科技服务。老板人特别好,像慈善家一样经营着公司,关心每一个下属。他们有一个政策就是上级绝对不允许批评下级,每个月都有匿名调查,问员工有没有感到不开心。老公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只是很快感觉平台比较小,业务比较单一,考虑到长期的职业发展,老公很快便准备找工作跳槽。

于伦敦而言,我们是真正的异乡异客。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在年轻人初入社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最能体会。你需要叩开一道道陌生的门,接受一个个陌生人居高临下的挑剔质疑。我是其中的幸运者,两份不错的工作都是通过内推很轻松的就找到了,但有的人就比较倒霉,像我老公,已经把各种题各种书刷的倒背如流了,但还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被人挑挑拣拣。

记得那次面完dream company M的三面,老公觉得发挥的还不错,代码的题目都答上来了,虽然一开始并没有给最优解,但在面试官的follow up的问题里,也把最优解给出来了。毕竟面的不是程序员的工作,作为ds,这样的表现已经无可厚非。然而猎头那边很快来了电话,没给理由就拒了。猎头匆匆地说完就要去忙下一单生意,老公还想argue一下,猎头冷漠的说不接受argue直接把电话挂断。放下电话,我们都沉默了。那天收到结果是下班的时候,老公来接我一起回家。二月的英国天黑的很早,还细细的飘着小雨,空气里阴冷又潮湿,行人们行色匆匆,让这个城市显得更加冷漠。我们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无言代替了所有的话。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我明白老公为什么难过,找工作就像在一个黑盒子里找一颗球,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但失败有太多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的理由。很多时候作为面试者,根本无法知道失败的真正原因,只能继续埋头刷题,寻找下一个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包括面试官,猎头,HR的种种质疑。有时候会碰到很不专业的面试官,问一些脑经急转弯似的题目,然后居高临下的嘲讽你的专业水平。猎头的变脸更是常态,上一分钟热情似火,下一分钟就可以像今天这样粗鲁的直接挂电话。

我拍了拍老公的肩膀说,你看你现在又有签证又有工作,已经比绝大部分应届生好多了,而且也准备了大半年,实力自然不用多说,找到心仪的工作只是早晚的问题。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了。他们拒了你明显是自己公司的招聘流程出了问题,这种公司不去也罢,你不用怀疑自己,多试几家一定可以的。我看一个统计说平均进五次终面,就能拿一个offer了,你已经非常接近了成功。

老公听进了我的话,很快move on了,继续投入进了更多的面试中。

事情在两个月后迎来了转机。先是一家科技公司发了offer,给了一个不错的薪水,又有两家银行都进了终面准备去onsite。意料之外的是,二月那个M公司的猎头忽然打电话来,说老公上次其实面试的不错,面试官的反馈也写的很好,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拒了。现在部门换了负责人,翻了之前的面试记录,觉得那个面试官做的决定莫名其妙,就把老公的材料捞了起来,继续面试。

这次的新面试官L雷厉风行,火急火燎。猎头周四打电话约了周五面试,周五面试完面试官很满意但想了解更多于是周日又加面了一场。周日的终面里,L就给了口头offer。

我记得那是个周日的下晚,老公心情大好,明明已经是晚上五点了,老公非要拉着我去海德公园,春天的公园里绿色已盛,我们沿着湖边的小路走走停停,湖里的天鹅还是悠闲自得的样子,似乎时间在这里已经停止。老公激动的和我说面试官是base在美国,在欧洲市场面了一圈都不满意,却对他的水平非常惊喜,感觉这次终于十拿九稳。我也很高兴,在无数次的失败后,老公终于得到了认可,其实成功在这时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想再去想最后的结果,只想沉浸在这短暂的平静和喜悦里。后来好多次,当我感觉疲惫失望,忙碌无序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午后,想起海德公园里长湖上的湖光,我记得那片水光迎着夕阳波光粼粼,飞鸟惊掠而过,如寒潭鹤影。夕阳照在湖面上又折射到人眼里,使眼中的波光随着湖光一起流动,让人一时分不清眼波流转中究竟是自身悲喜还是湖光山色。此情此景,我永志难忘。

回去的路上,老公收到了面试官L发来的短信,“我要给你发一个offer,你想要什么条件可以把其他的offer都拒掉来我这里”。

后记:

正文写到了老公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结束,那是三年前的事。这三年一直顺风顺水,所以也不值得太费笔墨。我被前同事P挖去了一家新公司换了工作,面试官L后来成了老公的line manager的,在他的青眼下,老公很快就升了职。

我们现在的收入已经是刚开始实习的n倍,有时候逛街的时候走在路上,我和老公都会想起以前做学生时期和刚工作时候的拮据,买什么东西都精打细算。还记得那时候有一次我过生日我们去了shard上的胡同,打开菜单觉得里面每个菜都很贵,小心翼翼的点了三四个菜,旁边来了一家三口,点了一大桌子菜,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一大片,大人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时候我就问老公,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想点什么点什么呀。老公看着我,眼睛亮亮的,说,很快就会的。没想到才过了三年,我们去餐厅吃饭已经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了。现在每次出去吃饭,每次我习惯性的犹豫是不是太贵了不要点的时候,老公都会抢过菜单说,就吃这个,犹豫什么?今天就吃这个。今年过生日我们又故地重游去了胡同,去之前老公再三和我强调,这次不要看价格,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所以正因为我经历过从学生到自己赚钱独立的艰难,每当我看到曾经和我一样的新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精打细算的时候,我就特别能感同身受。伦敦是一个繁华都市,也是一个欲望都市,人来人往,拜高踩低也是常态。很多人工作了几年,小有建树,就喜欢在年轻的弱者旁边炫耀,以弥补自己曾经自尊上受到的伤害,他们的常用句式是,天呐,你才赚3万镑,伦敦年收入10万镑以下怎么可能活的下来?应届生不就应该10万镑base吗?

我总是忍不住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曾经也能稍微抑制下,直到遇见了我的老公。每次他都对我说,我觉得你说的很好,你想说什么就应该去说什么。那次我在看安兰德的《源泉》,我给老公转述安兰德说的话,安兰德说,“在创作源泉的那段时期,有一个夜晚,当时,我对事物实际的状况感到极度愤慨,我觉得再也没有理想去朝着事物应该所具有的状态的方向迈进一步了。那天晚上,弗兰克与我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的长谈,他说服了我,人为什么不能把世界让给他所鄙视的人。”老公听完了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不能把世界让给那些你所鄙视的人。

我们未来也许会面对一个在我们前三十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时代,Winter is coming。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家尽可能的温暖起来。在中学的时候我非常迷恋那篇叫《寒风吹彻》的文章,很多句子随口都能背下来。刘亮程说那个人在漫天飞雪的夜晚被派出去赶车,寒风吹彻,他腿上的一块骨头在那个冬天冻死了,后来过了无数个温暖的夏天,也再也没有暖和起来。我想,如果那个雪夜里还有一盏灯一间屋子一个等待他的家人,那他的腿可能并不会冻死。

这就是我们的七年,从两个校园青葱的学生,到职场新人,再到有几年工作经验。七年时间转瞬而过,无所谓什么奋斗,只是为了生存。曾经也有过失望难过,困惑不解,但更多的是肝胆相照的义气,同舟共济的心意和相濡以沫的深情。还是苏轼会写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补充内容 (2022-01-28 19:46 +8:00):

感谢大家的点赞的好评!就不一一回复了,感动感恩。
地里绝大多数都是准备或者已经在海外找工作的同学,我也经常看到很多人会诉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迷茫,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也是想能让那些还在黑暗中探索的后来人看到希望。
人生就是这样,成功有时,失败有时,倒霉有时,幸运有时。
在我老公非常迷茫的时候,我经常给他读寒窑赋。作者说他当时居洛阳之时,朝投僧寺,夜宿破窑。布衣不能遮其体,饘粥不能充其饥。人人都羞辱他,皆言余之贱也。 他说, 这不是我的问题。是时也,运也,命也。等到后来他登高及第,入中书,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思衣则有绮罗千箱,思食则有百味珍馐,有挞百僚之杖,有斩佞臣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扶袂,廪有余粟,库有余财,人人都恭维他,皆言余之贵也。他说,不是我的原因,乃时也,运也,命也。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人生,无论经历怎么样的际遇,都能不被周遭的环境的干扰,不因为失败和旁人的轻视而自卑,也不因为成功和他人的吹捧而自大。保持内心的自信,按照自己的步伐和方式前进,控制好自己能控制的,把剩下的交给命运和时间。就像这个寒窑甫的作者说的,贫贱富贵都是外界变化产生的表象,我还是一直以来的我。
  • 193
105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