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湾区到 Google 苏黎世 - 离开湾区这两年的新感悟

来自其他站点
2019年9月,我转租了我在旧金山的公寓,卖光了旧家具,带着三个行李箱坐上了从旧金山飞往苏黎世的飞机。到现在不知不觉也两年了。在我离开美国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如此的正常,然而紧接着就开始了疫情的爆发以及各种封锁,实属难以预料。

在刚到苏黎世不太久,我曾在一亩三分地上发过instant.1point3acres.cn,介绍了瑞士和 Google Zurich 的基本情况,收获了许多人的关注。如果对瑞士收入消费水平和基本生活情况感兴趣,可以去看看。现在两年过去了,体验当然与三个月的时候有所变化,所以我想再次更新一下。

工作
我想地里的各位可能会更关心工作上的问题。瑞士绝不是一个纯躺平的地方。这边的人其实大部分都很努力。我们的一大难处就是要和美国的组远程开会(看组),我自己会特别多,这样的话,常常要晚上七点半才结束,有时候还有更晚的。PM或者老板们也是超级忙,我看他们有时候八九点还在开会。不过如果本身会不多的话就还好。相应的,早上上班时间也可以晚一些。从内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很多人关心的升职其实与美国没有差别,比例和时间都是一样的。我自己也达到了升5的小目标。所以我个人是认为不太需要过于担心升职慢的事情,毕竟在哪里都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当然选个好组是重要的。

这边主要是欧洲各国来的人,以及美国人。和欧洲人工作是什么体验呢?至少据我的观察,他们确实是很直接,有什么说什么。美国人我印象中可能更难以琢磨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组时常需要和美国那边开会,我的一大乐趣就是和澳大利亚小哥一起看美国人和欧洲人之交流。我也曾经一度担心在一个几乎全是白人的组我能不能生存,但其实不必太担心,有实力就行。
Preview
(苏黎世市中心的湖)
Preview


旅行
20年的时候出国旅行变得很困难,但好在瑞士本身风景极其优美。适逢韩剧《爱的迫降》大热,我也去因特拉肯周边全部打卡了一通。今年开始欧洲境内逐步放开,出行变得容易了许多,又加上可以远程办公,最夸张的一个月我连着去了巴黎、布拉格、斯德哥尔摩。基本可以说走就走,毕竟直飞机票(瑞航)一两百块就差不多了,北欧贵一些可能要三四百。 到现在,我已经去了欧洲的22个国家(部分是搬来以前就去过)。本来以为来瑞士的时间不赶巧,好不容易过来结果碰到疫情也不能玩。没想到今年政策放宽,假设没有搬来欧洲,我可能也无法像这样四处远程工作或旅游了。疫情期间因为欧洲以外的游客大减,所以我们还有在杜布罗夫尼克200一天的低价入住平时1000的酒店的经历。

在美国总要担惊受怕签证不给过,或者海关小黑屋。办理签证也很不方便,要去国外。瑞士的居留卡则是找公司签字,然后去家附近的办事处,进屋立马就给办了,两周后寄给你,拿着卡畅游欧洲。也得益于宽松的政策,我去年和今年都可以回国办公两个月,不用担心签证和入境的问题。

Preview
(萨尔茨堡)

苏黎世的内卷
苏黎世的中国人少,也几乎不太有买房的人,这边跳槽基本不可能,所以也没有什么大包可以比较,升职也都是中规中矩,大家都过着非常宁静又佛系的生活。但是!这里的内卷体现在滑雪打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上,由于某几个单板邪教头头孜孜不倦的撺掇,来这里的新人大多都会被滑雪邪教洗脑,以至于这个团体持续壮大,并且诡异地呈现一种内卷的趋势。苏黎世到Laax,采尔马特,圣莫里茨,达沃斯等世界著名雪场都很方便。远一点还有法国的霞慕尼,奥地利的诸多雪场等等。连我这个永恒的单板新手都不得不加入这个内卷当中。我们的单板邪教头头即将要搬去东京了,希望他让东京也卷起来。
Preview
(采尔马特)

对欧洲的误解
我曾经以为欧洲是一个在新时代下比较‘落后’的地方。比如我想象中出去旅游要带现金,以及没有什么外卖服务之类。但其实去哪儿的小店都是可以刷卡和手机支付的,出租车之类的也可以刷,大部分公交车也可以刷卡买票,打车软件也很OK。不仅仅是大家熟悉的西欧发达国家,连波兰我都没有取现金。这边 Bolt,Wolt 等打车外卖软件发展的很好,我去布拉格远程工作的时候经常叫外卖,通常25分钟就送到了。不过坑爹的欧洲公共厕所要收费1欧,大多数是要现金,令人无语。
Preview
(布拉格)

生活成本
在之前的帖子有写一些,收入基本和美国持平或略少一点点,refresh 少一些。据我上年观察,税确实是20-25%之间,没有 Capital gain 的税。体感攒下来的前还是比美国要多。租房之前说过,比较难但都能租到,市区普通一室一厅1800上下,豪宅 2500 往上也是有的。我附上了同事家的湖景豪宅,2400一个月,十分钟火车到苏黎世中央,还在低税区,每年可以省一万左右。当然租这种豪宅需要运气。
Preview


医疗
和美国类似的系统。一个月300-500之间,公司给375补贴。自己付10%,所以看医生一次大概十几二十块的样子。好的保险连中医/心理医生/针灸/隐形眼镜/健身房或私教课都是部分报销的。如果周末有急事,还可以去每天都开的急诊(开到晚上十点),去等一小时多就可以看,价格也是十几二十块。绝大部分医生都可以英语。总之从年轻人的体验来看,瑞士医疗和美国制度类似,但是似乎更好约到医生一些。
Preview
(杜布罗夫尼克)

那么苏黎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
基本无法本地跳槽。偶尔听到湾区的朋友们跳槽拿了大包之类,都感觉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当然由于苏黎世并不卷这个,所以大体上大家都比较平静。
小绿卡要居住5年+德语B1。我也遇到过两三次歧视:说 Corona,ChingChong之类。但绝大部分人都是ok的。我时刻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是无法融入这个地方的(也符合我的预期),虽然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感觉,可能瑞士更强烈一些。不过回美国如果走L1A签证,senior级别可能可以直接eb1,其实也蛮好的。
确实是美食荒漠,中餐选择比较少,且贵,一个菜 30 CHF。但是米兰,巴黎之类可是中餐丰富多彩,所以偶尔会去那边吃饭。
男生女生都无法找对象,似乎历史上只有一位从美国来的工程师在这边成功脱单。
很多人是因为签证的原因过来的,大家在苏黎世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萍水相逢,然后大部分都会离开苏黎世,这也导致了各种送别。因为国人少,中国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紧密,经常一起玩,如果想要更广的社交圈,是比较难发展的。

Preview
(克拉科夫)
Preview
(马耳他)
回想过去的两年,时间过的飞快。我在欧洲也算是没有被疫情耽误,从马耳他到克罗地亚,从巴黎到斯德哥尔摩,看过了欧洲的许多知名和不那么知名的风景,我也短暂的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在去过我想去的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以后,我也开始了关于下一步去哪儿的思考。来苏黎世以前,我只打算待一年就回湾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经历分手和疫情,我竟然在这里也两年了。这个世界上或许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地方,去哪里,不去哪里,最终也许都是缘分。

末尾再加一些瑞士的图吧~
Preview
(瑞士小镇)

Preview

(瑞士小镇)

Preview

Preview

(苏黎世)
142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