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备考托福单次103经验,求大米
25590
此前备考新托福机考经验曾做简要记录,稍作整理如下,近几年资料如有更新,请大家斟酌调整,不必生搬硬套。
---
考完以后一直感到很忐忑,主要是感觉听力比较纠结,很有可能要悲剧。结果后来晚上漫不经心查了下成绩,结果还上一百了,听力26不算太拖后腿。第一次考,我还是觉得比较幸运吧。
先说下成绩嘛,阅读 28 听力26 口语24 作文 25,总分103; 显然,在牛人济济的地里,这个成绩不算出类拔萃,但是对我个人申请比较够用。由于之前备考过程中,论坛的很多经验和资料以及其他同学的努力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使我从迷茫和慌乱中逐渐摸索出一条路径,稳住了节奏。因而,今天还是厚着脸皮,谈一下备考和应考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其他同学有那么一点点的借鉴,算是回馈了。
首先,说一下时间安排吧,虽然当时上课时间比较早,但是认真准备时间在一个多到两个月之间,而且大部分时间中间有课。相信这也是很多同学都要面临的问题,于是在紧张的学习中间制订一个切实、高效的计划和作息安排就变得异常关键了。我的策略主要是按周为单位,安排好每周各个方向包括听说读写的时间,时间长度分配注意结合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强势环节。另外,于此同时,注意安排好富裕的时间,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大家懂的,各个学校都有些难念的经嘛。还有,有午睡习惯的同学,建议尽量克服下,中午其实是个黄金时段,拿来练口语。
然后是词汇,这个其实应该算是个教训,经过很长时间才搞清楚词汇背的方法。我主要前期背的新东方红宝书,过了两三遍,不算多。有条件应该快速多遍,反复过几遍。反正想走深度路线,把词汇一两次拿下来,我觉得不大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慢慢背。相反,快速多遍的策略,更强调在备考前期较高强度,在较短时间内把红宝书拿下,过几遍。背单词,切记不要拖。另外,针对后期,我觉得搞一个按类别、学科分类的单词比较有效,特别针对文章或者听力语段来做巩固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印象会比较深。但是《词以类记》那个书感觉比较难了点,对基础较弱人群恐怕有点吃力。最后阶段可以把小橘宝过一下。
关于阅读,说下自己流程嘛,先是OG。OG毫无疑问比较简单,于是很受轻视,其实OG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人家是官方的,最精准的把握出题风格和类型,不像有些资料,出题方向和真题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另外一个是,虽然简单但是提出了明确的方法,很有指导性。第二步,做的是蓝delta,这个主要就是熟悉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套路,虽然题得难度明显低了。第三步,也是最核心的也就是TPO,这个我想说绝对是最贴近真题难度和方向的题了。这套题不是简单做的,我的建议是弄出一个自己的改错本,把每次搞错的地方,写出来原因,包括那些很低级的错误。这样才会有进步,才能找出自己错误观念的根源,把握出题的规律。几套以后,你会发觉自己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什么类型和方向,于是形成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至于听力,考试的时候真的想说,简直要吐血了。当时重感冒,听到听到就走神了,就跑偏了。考完听力,中间休息,想的是多半完蛋了。结果还26,可见有的时候,自己临场的感觉和正确率没有必然联系。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平常练习所养成的习惯和素养。其实备考前,一直走的泛听路线,考试明显需要精听能力,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来弥补。《高分120》把速度调高点听是个办法。主要托福听力现在普遍比较长,但是拿巴郎来练耐力,我还是觉得有点过于残暴,果断放弃。材料和阅读差不多,主要就是OG、蓝delta和TPO。这个主要强调就是使用质量了,要让每一份材料发挥作用。其实网上的流派很多,其中不少人推荐的就是听写路线,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我没有能坚持下来,不过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缩水版的听写路线,有利于整理结构。对于时间长的同学,推荐还是按着人家听写的要求来,不要乱缩水。我想说的是,流派和风格千奇百怪,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唯一相同的就是一条——执行彻底,不要给自己放水就行。
很多同学,觉得最纠结的就是口语了。我虽然这门考得不怎么样,但是感触比较深。很多人对这个有一个天然的畏惧心理,其实这非常正常。我想除了大牛或者基础特别好的人,每个应考者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关键是要用尽量短的时间克服这种心理。途径就是多练,虽然说得简单,但是这真的是个艰辛的历程,充满了波动起伏。首先,我觉得口语一二题和后面的要分开准备,因为风格完全不一样;独立任务完全可以通过准备有限的一系列的素材(注意自己准备不要网上找些一万个人用过的),再加上对口语黄金80题练习解决,基本做到心中不慌;综合口语任务嘛,大家都知道新航道的《口语真经2》噻,把这本书用好,形成对每个题型分别的套路和模板,自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反复练习,研究自己的录音和OG的以及别人的优秀作答,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口语水平。另外,虽然官方声明只管内容,但是语音语调以及流利程度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分数的。特别提醒,作答的时候一定大声呀,不要光在试音的时候还行,说着说着,就忘了音量减小这茬了,一定始终做到声音洪亮匀速。
最后考得是作文,小作文说实话我没有怎么准备,练了几篇就上马了,不过考得是good。我想说两点,首先要有模板,但是不能全用模板,模板的作用不在于用在考场,而在于备考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真正在考试的时候,一定结合语段和文章的内容和具体的逻辑关系来链接和组织文章,这样比较容易得高分。其实重点在听了,不要把要点和核心论证或者举例听掉了,就ok了。至于大作文,又要老话重提了,多练。我前期练了17篇,后期针对预测写了十来篇,还没算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练习作业。有些人喜欢五段式,有些人喜欢四段式的,我个人更倾向后者。因为真正考试时,感觉时间比平常要紧张,五段式有风险写不完。另外,五段式太过传统老套一点,四段式相应更容易把握一点,也相对新颖一点。平常练习形成自己的套路就行,开头用背景式或者定义式引入话题,继而单刀直入拿出观点就行;主体段的两个观点,注意培养比较高级和自然的展开方式,一定要具体一点,有比较靠谱的例子最好,逻辑推证也可以,但是切忌空洞;结尾,一让步然后稍微升华下就差不多了。能有加分亮点的句式、词组或者结构,主要要在平常的阅读和朗读中培养,不好速成的。我推荐《新概念英语4》,语法现象比较集中,读起来学习型和欣赏性都具备了,正所谓一举多得。
我想提醒的一点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临考来个重感冒呀,那真是悲催有木有,有木有!!考试的时候眼泪花儿包起呀,清鼻子流呀,简直遭不住呀!一个良好的状态,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还是很关键的。
还有关于机经预测的问题,我的看法大概就是这个东西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后期工作量,能够在打中的情况下,鼓舞士气,稳定心理。特别是独立口语和作文,要是幸运命中,的确能省不少力。但是,真正能够拿分的绝对靠的是实力,机经预测只是其辅助手段。把过多的期望放在上面是不理智的,虽然它的确很有用。毕竟,大家都知道托福考试是能力性测试而非知识性测试,故而,在备考过程中真正地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英语能力才是王道!最后,再次感谢当时各位前辈的指导、经验和鼓励,也祝后面考的同学能够顺利。
---
考完以后一直感到很忐忑,主要是感觉听力比较纠结,很有可能要悲剧。结果后来晚上漫不经心查了下成绩,结果还上一百了,听力26不算太拖后腿。第一次考,我还是觉得比较幸运吧。
先说下成绩嘛,阅读 28 听力26 口语24 作文 25,总分103; 显然,在牛人济济的地里,这个成绩不算出类拔萃,但是对我个人申请比较够用。由于之前备考过程中,论坛的很多经验和资料以及其他同学的努力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使我从迷茫和慌乱中逐渐摸索出一条路径,稳住了节奏。因而,今天还是厚着脸皮,谈一下备考和应考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其他同学有那么一点点的借鉴,算是回馈了。
首先,说一下时间安排吧,虽然当时上课时间比较早,但是认真准备时间在一个多到两个月之间,而且大部分时间中间有课。相信这也是很多同学都要面临的问题,于是在紧张的学习中间制订一个切实、高效的计划和作息安排就变得异常关键了。我的策略主要是按周为单位,安排好每周各个方向包括听说读写的时间,时间长度分配注意结合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强势环节。另外,于此同时,注意安排好富裕的时间,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大家懂的,各个学校都有些难念的经嘛。还有,有午睡习惯的同学,建议尽量克服下,中午其实是个黄金时段,拿来练口语。
然后是词汇,这个其实应该算是个教训,经过很长时间才搞清楚词汇背的方法。我主要前期背的新东方红宝书,过了两三遍,不算多。有条件应该快速多遍,反复过几遍。反正想走深度路线,把词汇一两次拿下来,我觉得不大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慢慢背。相反,快速多遍的策略,更强调在备考前期较高强度,在较短时间内把红宝书拿下,过几遍。背单词,切记不要拖。另外,针对后期,我觉得搞一个按类别、学科分类的单词比较有效,特别针对文章或者听力语段来做巩固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印象会比较深。但是《词以类记》那个书感觉比较难了点,对基础较弱人群恐怕有点吃力。最后阶段可以把小橘宝过一下。
关于阅读,说下自己流程嘛,先是OG。OG毫无疑问比较简单,于是很受轻视,其实OG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人家是官方的,最精准的把握出题风格和类型,不像有些资料,出题方向和真题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另外一个是,虽然简单但是提出了明确的方法,很有指导性。第二步,做的是蓝delta,这个主要就是熟悉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套路,虽然题得难度明显低了。第三步,也是最核心的也就是TPO,这个我想说绝对是最贴近真题难度和方向的题了。这套题不是简单做的,我的建议是弄出一个自己的改错本,把每次搞错的地方,写出来原因,包括那些很低级的错误。这样才会有进步,才能找出自己错误观念的根源,把握出题的规律。几套以后,你会发觉自己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什么类型和方向,于是形成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至于听力,考试的时候真的想说,简直要吐血了。当时重感冒,听到听到就走神了,就跑偏了。考完听力,中间休息,想的是多半完蛋了。结果还26,可见有的时候,自己临场的感觉和正确率没有必然联系。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平常练习所养成的习惯和素养。其实备考前,一直走的泛听路线,考试明显需要精听能力,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来弥补。《高分120》把速度调高点听是个办法。主要托福听力现在普遍比较长,但是拿巴郎来练耐力,我还是觉得有点过于残暴,果断放弃。材料和阅读差不多,主要就是OG、蓝delta和TPO。这个主要强调就是使用质量了,要让每一份材料发挥作用。其实网上的流派很多,其中不少人推荐的就是听写路线,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我没有能坚持下来,不过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缩水版的听写路线,有利于整理结构。对于时间长的同学,推荐还是按着人家听写的要求来,不要乱缩水。我想说的是,流派和风格千奇百怪,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唯一相同的就是一条——执行彻底,不要给自己放水就行。
很多同学,觉得最纠结的就是口语了。我虽然这门考得不怎么样,但是感触比较深。很多人对这个有一个天然的畏惧心理,其实这非常正常。我想除了大牛或者基础特别好的人,每个应考者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关键是要用尽量短的时间克服这种心理。途径就是多练,虽然说得简单,但是这真的是个艰辛的历程,充满了波动起伏。首先,我觉得口语一二题和后面的要分开准备,因为风格完全不一样;独立任务完全可以通过准备有限的一系列的素材(注意自己准备不要网上找些一万个人用过的),再加上对口语黄金80题练习解决,基本做到心中不慌;综合口语任务嘛,大家都知道新航道的《口语真经2》噻,把这本书用好,形成对每个题型分别的套路和模板,自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反复练习,研究自己的录音和OG的以及别人的优秀作答,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口语水平。另外,虽然官方声明只管内容,但是语音语调以及流利程度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分数的。特别提醒,作答的时候一定大声呀,不要光在试音的时候还行,说着说着,就忘了音量减小这茬了,一定始终做到声音洪亮匀速。
最后考得是作文,小作文说实话我没有怎么准备,练了几篇就上马了,不过考得是good。我想说两点,首先要有模板,但是不能全用模板,模板的作用不在于用在考场,而在于备考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真正在考试的时候,一定结合语段和文章的内容和具体的逻辑关系来链接和组织文章,这样比较容易得高分。其实重点在听了,不要把要点和核心论证或者举例听掉了,就ok了。至于大作文,又要老话重提了,多练。我前期练了17篇,后期针对预测写了十来篇,还没算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练习作业。有些人喜欢五段式,有些人喜欢四段式的,我个人更倾向后者。因为真正考试时,感觉时间比平常要紧张,五段式有风险写不完。另外,五段式太过传统老套一点,四段式相应更容易把握一点,也相对新颖一点。平常练习形成自己的套路就行,开头用背景式或者定义式引入话题,继而单刀直入拿出观点就行;主体段的两个观点,注意培养比较高级和自然的展开方式,一定要具体一点,有比较靠谱的例子最好,逻辑推证也可以,但是切忌空洞;结尾,一让步然后稍微升华下就差不多了。能有加分亮点的句式、词组或者结构,主要要在平常的阅读和朗读中培养,不好速成的。我推荐《新概念英语4》,语法现象比较集中,读起来学习型和欣赏性都具备了,正所谓一举多得。
我想提醒的一点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临考来个重感冒呀,那真是悲催有木有,有木有!!考试的时候眼泪花儿包起呀,清鼻子流呀,简直遭不住呀!一个良好的状态,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还是很关键的。
还有关于机经预测的问题,我的看法大概就是这个东西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后期工作量,能够在打中的情况下,鼓舞士气,稳定心理。特别是独立口语和作文,要是幸运命中,的确能省不少力。但是,真正能够拿分的绝对靠的是实力,机经预测只是其辅助手段。把过多的期望放在上面是不理智的,虽然它的确很有用。毕竟,大家都知道托福考试是能力性测试而非知识性测试,故而,在备考过程中真正地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英语能力才是王道!最后,再次感谢当时各位前辈的指导、经验和鼓励,也祝后面考的同学能够顺利。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