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415:如果申请可以重来,我这次会注意什么?

avatar 2
Warald
163732
276
今天是美国时间4月15。尽管在这之后还会有ad/offer发出,但是过了这天,今年秋季入学申请算是结束,后面即使再来录取,也是捡漏了。

每年都有很多人失意,尤其是申请人数永远在上升的CS。有的同学也许拿到了录取甚至梦校的录取,但是仅此一个,如果恰好没申请这个学校呢?是否就是失望甚至两手空空?
同时,实现了申请目标的同学也不少。有的人按部就班,结果也是波澜不惊;有的人惊心动魄之后,中了彩票!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作为一亩三分地地主,也想作个调查: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置顶回复
收起
avatar 333705
sebaschen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1) 早点提交,如果死线在12月15号的,可以在12月5号就提交了,越早提交越好
(2) 可以把TG在前一年就考掉,花更多时间在准备文书
(3) 早点DIY把SOP/CV 给学长姐,透过Linkedin去找connection
(4) 参加实习和竞赛多认识申请的同袍,一同准备更有心得。
(5) 早点开始攒大米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1) 找了5个教授写推荐信,全都是做过科研或是做过专案的,言之有物,并定期与老师们联系情感
每个教授都不只是老师,更是我的朋友,推荐信不马虎,还有美国教授的connection,记得半年前就跟教授沟通。

(2) 18年被全聚德后,透过一年半沉淀,发几篇科研,发现确实改善了自己成绩不好的情形,已拿到admission
(3) 申请保底放1,2个就好,只申请自己真的上了以后想去的,不要只申请到了保底校,又不去念书,那干嘛申请?
(4) 多申请跟CS相关,但是不限于名词为computer science 的program
(5) 没找中介,中介是要让你有学校念,不是让你上最好的学校,它们只会打击你自己的信心,不要懒惰
自己来。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我觉得Quora上很多大牛教授会给许多application上对于SOP和推荐信上给出实质建议,大家可以去查查。
大米 25
1
Warald+25
avatar 462647
summitRPXT
415已经过去多日,得以空下来总结一下这次PhD申请。明天成都面签,虽然99%被check吧,也提前给自己积点好运。
回答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吧,以便有个参考:

本科学校及专业:HIT,EE/ECE(微波、电磁场)
本科成绩、排名:92.94/100;1/19(专业),2/253(学院)
IELTS:Overall 7.5, 8(L) 9(R) 6.5(W) 6.5(S)
GRE:V162+Q170+AW4.0
科研:二作会议,一作期刊待投2篇(AWPL和OE,历经千辛万苦目前已经都在peer review了),还有一篇review待写
其余:美赛、电赛、数学竞赛(唯一一个拿奖的)、各种奖学金
申请结果:
CCNY@CUNY, PhD, Offer(最后去的这个,所以放前面了)
UCLA, MS, AD
U-W Madison, MS, AD (拒掉了PhD面试,所以给了MS的AD)
Ohio State, PhD, Offer
NUS, PhD, 被我提前拒掉的Offer(看老师朋友圈,他最后要了个复旦的学长)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Tip 1: 尽早确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准备

之前一直把美国留学排除在外,因为实在是负担不起这笔花销。我是去年三月才知道原来可以美国直博的,才知道GRE可以速战速决。现在想起这些,连我自己都对当时的见识短浅感到很无语了。因此,直到去年4月底我差不多才真正开始准备GRE,套磁也没有得到什么积极的回复,由于申请的方向比较小众,选校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如果可以重来,我觉得我可以准备得更充分,至少申请的时候更有底气。
Tip 2: PhD申请真的很讲究匹配度,如果导师不介意你是外行,一定要留个心眼
这一点在我开始申请前就早有耳闻,但到自己申请结果完全出来后,才真的深有体会。
(1)从申请结果来看,一共申请了12个学校,有5个给我Offer/AD我已经很满意了,都是和我方向极其match的组,最后也去了自己非常喜欢的组。剩下给拒信的7所学校里,有5所学校我就没找到和我研究方向匹配的导师。剩下两个UCSD和Duke(一个是圈内大佬D.R. Smith的母校,一个是他现在工作的地方),以及MIT这种神校,自然是看不上我这种大陆渣渣本科生,也就当买彩票了。
(2)在拿到某学校录取后,我发现导师方向和我感兴趣的方向只有五毛钱的关系,于是我向组里的师兄打听导师情况,师兄说挺好的blabla。等我最后拒掉没几天,他又打电话说“其实情况并不是那样的,当时我也是寄人篱下不便多言,幸好你有没来,真对不起你blabla…”(为了尊重给我录取的学校以及那位导师,在此不便透露更多细节了,大家自行体会~所以,读博选导师真得多留个心眼啊)
Tip 3: 相信自己
由于不自信,最开始也是找了中介。整个申请下来,我觉得我完全可以自己顺利完成这次申请,从自我评估到选校,从CV到PS到推荐信,都是我自己主导并改了无数遍的;每次提交网申,也是自己检查了几遍的。
当然也很感谢中介的辛勤付出,帮我节省了很多网上去找经验贴并且仔细琢磨的时间,以及解决了填网申、联系小密、催小密update、寄成绩单这种无聊至极的体力活,让我得以在申请结束的同时完成了本科毕设。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清楚,如果连PhD申请都不能自己完成,将来PhD怎么顺利毕业呢?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1)和本科毕设导师沟通挺多

a.在此万分感谢我的本科导师,带我做些有的没的,还能顺便发几篇文章。在多次交流中对所做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在做东西的过程中,从老师口中、从众多文献里“认识”了我申请的学校里的那些圈内大佬们。
b.也感谢他指导我写了PS中那一段精彩绝伦的洞悉专业应用前景的话,成了我每次面试的必备台词。
c.再感谢他凭借好友关系推荐我去NUS某老师组,给我免了第一轮面试。虽然最后没有选该老师,但也感谢他为我争取奖学金,告诉我学院面试侧重点。期待以后和他合作!
(怎么还写成致谢了?)
(2)选校够细
选校大概是我整个申请过程花费时间最多的了。毕竟方向比较小,想找一个方向完全匹配的导师真的太困难了。大概流程分三类:
a.学校官网->学院官网->Faculty,然后一个个看;
b.直接Google学校名+申请的具体小方向,然后点进网页看看提到了哪个老师或PhD candidate,再去找他所在的组;
c.看我毕设以及之前做的东西的参考文献,都是哪些学校哪些组的文章,然后去找对应的lab;
d.专业相关老师推荐。
如果没有特别深的名校情结或者和我一样申请方向很小众,个人推荐优先级d>c>b>a。毕竟要凭空想或者单看各种biased世界排名,就决定去哪个学校读PhD,既困难风险也大。
(3)脸皮够厚
按时间顺序说一下这一点吧:
a.为了确定我感兴趣的组是否在19fall有钱招博士生,我疯狂发邮件套磁,直奔主题。老师不回我就发第二遍,再不回我就换谷歌邮箱再发一遍。事实证明这样骚扰虽然可能招人烦吧,还是有点效果的,为自己省下了一两所学校申请费。(当然事不过三,隔段时间第三封再不回我也就放弃了。)
b.要推荐信的时候,脸皮也挺厚的,空手套白狼的感觉。最后通过某老师的推荐信套到一个威斯康辛。
c.在大佬面试我前,厚着脸皮把毕设的附带论文初稿(还带着不少typo的那种)发给他了,果然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争取来一个带五年fellowship的offer,最后也就随了这个大佬。
(4)语言成绩和GRE考试都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截至2018年8月,其实我雅思是7.0,GRE是一战324+3.5,也够申请PhD了。奈何自我感觉良好,寻思自己英语也不是这个水平吧,于是分别再考了一次,最终结果也没让自己后悔。
所以啊,很感谢自己在申请前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关于直博申请的主题分享

感觉地里大多数都是奔着硕士去的,或许申博的大佬们都非常低调吧,尤其是本科就申请的。不过如果有人分享这些经验,或许能给后来的申请者们一些参考和鼓励吧。
大米 87
5
棉花糖2+1很有用的信息!
Scarlettna+1谢谢鼓励 正在申请PHD
WaaaaaaterLily+1太强了
洛水星河+1太强了,这些特质都是我缺失的
Warald+80
avatar 294938
SebastianJia
几乎全是教训。
背景:美本top20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这已经不是给2018的自己的建议了,这是给大学四年的自己的建议。
提早规划, 力气要往一处使。美本,大一大二的时候,觉得一定要找工作,像周边的美国同学一样,早点独立,但却发现除了cs以外的专业,很多都很受身份限制,很难找到工作或者实习。大三上学期,认认真真投了30-40个公司,全拒之后,才开始认真考虑读研读博的事情。大三下甚至到大三结束的暑假,只能强行找一个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的research,来为申请做准备。然而,真正到申请的时候,却完全不想申请自己暑假做的research的方向,因为真的不感兴趣。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真正留下在自己履历上有分量的内容寥寥无几。申请了10所学校的phd,5所学校的master。有一个学校给了school visit,但因为funding不够,没法给我phd offer,所以我的phd申请全拒。所幸给我写推荐信的教授人都很好,估计说了我不少好话,master倒是录了几个还不错的学校,但跟身边的朋友同学,已经差了太远了。
找工作和做research,最好能够同时进行,这样在一个方向上碰壁的同时,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我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做research,才开始准备GRE,才开始思考读什么方向,才开始寻找要去什么学校,找什么导师。身边很多朋友,大一暑假没有intern,回国就开始准备GRE。或者在前几届申请结束之后,跟学长学姐约饭,聊聊申请的经验和教训。提早准备,向同一处去努力,真的很重要。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原本是一个脸皮薄的不行的人,但是为了要到有分量的教授的推荐信,硬是厚着脸皮赖着教授。为了推荐信准时上交,想尽了办法让教授身边的phd们帮忙去旁敲侧击。
还有一点就是准备GRE。因为我申美本,准备SAT的时候,基本就背完了GRE单词(当时英语阅读基础真的太差了,所以只能通过增大单词量来尽量弥补),所以这一点上,我算是提前准备了。花了20天的时间,拿到了330+的分数。
选择学校。所幸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全部都申phd项目,不然就只能回国了,而且选择的时候,我询问了教授的意见,并且选了几个保底的program。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新人,不敢说地里目前没有什么。但是和教授的沟通,和学长学姐的沟通,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大米 21
2
端木安_+1赞一个
Warald+20
avatar 303538
ftshijt
做的对的事情:
1. 特别早考出了语言成绩,而且都是两次内考过,感觉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尽量之前多准备,而不是想着考一次之后再看看,这个无论是对自信心还是精力的消耗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
2. 很早就联系老师加入实验室接触具体的项目,尽管加入的不是决定的未来研究方向,但是很早了解了相关的科研流程,对后面进一步的软知识储备都是很好的帮助

重来一定要考虑的:
1. 一定不要把眼光只看着校内,能去联系暑研之类的一定要联系,尤其是在学校国际知名度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相比,尽管多了很多研究上的成果和GPA上的优势,最后仍然结果相比差一些...最后发现从经历上的差距只有一个暑研,一个好的暑研不仅带来经历上的提升,还会附加一个有竞争力的推荐信
2. DIY选校的信息收集要系统化,自己选择DIY,但是当时选校过程中没有真正的系统整理学校的信息,最后申请结束了才发现还有很多适合自己的项目没有申,但却申了一些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希望去的项目。很大程度上当时的选校只是简单从脑子里蹦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和地里查对应的情况。
3. 最后,申CS的bar会不断提高...真的不是开玩笑,前几年的数据一定要妥善分析
大米 11
2
友崎文也+1赞一个
Warald+10
avatar 304520
geronimo
19fall。如果能重来,我绝对不会申请全部的ee项目。本科是帝都某985 ee专业,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确实对这个行业不是很喜爱,5 out of 10的水平。其实也是多方面的,既无法想象自己当一辈子ee工程师的样子,也是因为家里人没有一个人在工科领域工作(老师医生什么的),家里对ee的态度也比较模煳。最后申请的时候,对方向做出了抉择,要么转码要么做金融,前者我同样没准备好,而且因为自己和家庭的原因,我已经决定回北京工作,996秃头的压力和本就对代码不是那么痴迷甚至有一点点排斥的态度让我望而却步;选择做金融相关的东西看似简单但是也是回到了起点吧。最开始高考选校就是打算学数学或者国内金融工程相关专业,无奈考的实在太差,好学校好专业去不了,去学工科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决定的。经过了实习的摸索,我发现mfe是最让人感兴趣的东西,但是我申请的时候为了求稳还是申了很多ee项目,只申了少数ieor项目来通过选课方式学习量化的东西。因为目标就是回国而不是留美,这样混个名校和补足量化知识还是可行的。最后去了最开始就心仪的项目,但是我申请的ee却一点也不想去。比如我会把哥大 ee换成 哥大 MS&E OR等项目,也是申请季的遗憾吧。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无论结果如何,我很开心我会去做我喜欢的东西。
大米 11
2
友崎文也+1赞一个
Warald+10
276条回复
avatar 373933
Andrew11
竟然还没有回复
说一下自己的感觉叭:
1. 会建议自己早点来地里,这里真是信息汇总的好地方,之前不会收集信息,吃了不少亏,跟中介的信息也不对等,感觉还是挺难受的。
2. 申请确实是有实力的因素也有运气的因素,想跟后来的朋友说,留学实在是个改变人生的决定,如果下定决心就要尽力去做。我的申请属于按部就班的类型,如果说有什么心得,就是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去做,这样的话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都不至于后悔吧。
3. 小小的建议:我觉得选校、选项目和定位实在是太重要了,新手很难把握。现在地里有选校定位板块,但是主要是靠大家的回复,感觉没有什么信息的汇总和整理,也许以后可以定期汇总一下下?
大米 41
5
ZoneZed+1赞一个
chenchenfall+1赞一个
松茗+1我觉得选校可以去播报找信息,或者去某宝半diy
xudi1999+1赞一个
ysx0419+1赞一个
avatar 2
Warald楼主

谢谢你的回复!你期待的信息汇总和整理是什么样子的?展开说说?
avatar 373116
yg1234
说点省钱的建议吧。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彩票学校申请了就是浪费申请费。比如wisc的cs,加拿大的Waterloo,ubc,Toronto,ucsb等。真的没必要申请,这里面有的学校申请费都200刀了,也基本不怎么录取陆本,摆明了坑钱。以后的人少申吧。
大米 28
5
fancyIceBear+1给你点个赞!
dai1995+1给你点个赞!
iamchenhaili+2给你点个赞!
LlewynZhang+1赞一个
admin+20
avatar 385331
容念希
我觉得我做对了就是提前准备吧,我是大一下就开始准备语言了,大二签了中介。这样给了我很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各方面的东西。我的gpa不是很高,3.51/4(wes),但是感觉托福,GRE,还有一些软件方面的经历给我的申请加了很多分,算是没有什么长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短板吧。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推荐信,我感觉地里这方面的信息不是很多,但是一封好的推荐信真的真的真的很有用!我本来只是大二暑期参加summer school,大家都知道这个的含金量不是很高,不过如果没有申请到暑研而且家庭条件允许的话,我很建议参加,那两个月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很积极!啊,跑题了继续说哈哈哈,当时我感觉可能时间会有多,所以在学长的建议下找实验室看看能不能去提前感受一下研究生的生活。我很幸运,联系的第一个教授立刻就答应了我在他们实验室volunteer。我是抱着拿推荐信的心态,所以特别努力,看了很多paper,组会厚着脸皮问问题,做了一个小实验,最后做了个20 min的presentation,然后拿到了强推(后来教授把初稿发给我看看有没有信息错误的时候我发现真的是很强推啊)再加上教授是department chair级别的大牛,所以这封推荐信分量挺大的,帮助我申请到了一些本来我肯定没有希望的学校,比如ucb, ucla。总结下来我真的是很幸运的,但我感觉我的幸运是可以复制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从我的经历里得到一些经验。
大米 33
5
kayokocnwx+2给你点个赞!
jinxuguo2+1给你点个赞!
Thx_+1很有用的信息!
Nickylai+1赞一个
0xd3+1赞一个
avatar 469143
zyh802802
1. 学校定位可以再现实一点。之前因为选校定位的时候不太了解行情,造成了自己定位过高的情况;如果当初能多和别人交流,申请一些符合自己实力的学校,现在再最终择校时也许会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2. 早点准备好考试和文书绝对是百利无一害的。推荐信必须要提早和教授打招呼(很庆幸自己这么做了),晚了教授很有可能会拒绝;
3. 提几点功能上的建议:地里大多都是前50的学校的录取信息,个人觉得支持匿名发帖功能会增加大家汇报那些排名较低的学校的概率;其次,汇报人本身的三围和学校信息可以整合到用户的基本信息中,有些很多人在汇报时前几个帖子都会附上这些信息,但是之后的汇报就会省略这些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能做为用户的基本信息供大家查看的话,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回更加方便。
大米 36
5
想去灭国看看+1赞一个
松茗+1哈哈,我就厚脸皮的贴出来了,方便以后的“自己”
yyfyyf123+1给你点个赞!
admin+30
xiao12345+1赞一个
avatar 320705
橙子君
非cs,申加拿大六个项目全聚德,美国收到四个ad。加拿大的bar很迷,虽然申请是玄学但美国这里的意外性要小些。建议即使一心想去加拿大也认真选择几个美帝项目,不然有可能在几个不感兴趣的项目间纠结去哪家。
以及,数学出身的谨慎申生统,别人都在出坑你往坑里跳个啥子哦。(没有说生统不好的意思,或许几年后会真香)
大米 26
5
passions+1很有用的信息!
曹倍韶+1赞一个
Sharon_cys+1赞一个
admin+20
xiao12345+1赞一个
avatar 373933
Andrew11

哇谢谢W的pick
我自己之前也有发过定位帖,很幸运有3,5个同学认真的帮助分析,但是我也看到很多根本没有人回复的定位贴,这样形式的选校定位太具有随机性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是在选校高峰期的时候开辟一些置顶的帖子,按照学校类别、三维高低、本科专业(因为在定位贴里会填这些信息)定期汇总一下大家的回复(比如每周末汇总一次)。即使自己发的定位贴没有人回复,也可以方便地看到往年同类情况的申请结果,什么项目比较合适,什么项目需要避坑之类的。收集到一定量之后可以分类做成表格和文档等等,这种大家讨论汇总出来的信息可比中介的一家之言更有参考价值,即使付费我也是愿意下载的!

补充内容 (2019-4-16 10:24):
还没有分析到很细节的部分,不过感觉这种形式的汇总应该是可行滴,而且只需要在选校高峰期的那一两个月做一下就好
大米 20
1
admin+20很有用的信息!
avatar 379304
小菡菡
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小看了CS的bar是一年一年升得非常快的,定位的时候不能只参考去年相似情况同学的结果,要考虑CS的bar它在噌噌地涨啊!!!!!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啊!!!
大米 22
3
pkuwangye1999+1赞一个
admin+20
xiao12345+1赞一个
avatar 476720
weixi_
作为一个已经gap了一年的无业游民,再看2018年其实还是有不少感慨和没能实现的心愿吧。

18年毕业gap的原因一个是语言成绩没达标,还有一个就是申请商科的gmat没到700,本想用这一年把成绩刷上去,最后也只刷出了语言成绩,gmat可以说是考到崩溃然后放弃,就目前申请的结果来看,也就比没有gap的时候的结果好了一点点。感觉真的挺没意思,不如18年直接将就着就出国了,现在看到读英国硕士的同学马上就要学成归来了,自己还没读硕士,内心真的感觉难受和迷茫。但不管怎样,19年的我也算是要踏上去美国读研之旅,希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19年出去的我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吧哈哈。

复盘了一下申请过程,觉得找中介这件事情真的见仁见智。我个人的中介还算可以,也挺负责,算是做到了花钱省力气,文书整体也比较满意。但是中介市场鱼龙混杂,还是更建议大家花钱改文书吧,毕竟几万块的中介费得来了一肚子气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还有一点我觉得蛮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时刻盯紧申请进度,自己多去check邮箱,所有的面试都要提前好好准备不能随机临场发挥!再负责的中介手上都有那么多学生,根本顾不过来,只有自己最靠谱!!(若有撕逼需要,及早撕逼自己接盘申请,时间真的是金钱,申请过程一点都不能拖,治好拖延症!)

最后还是感谢地里信息的提供,虽然我进入地里的时候已经都申请结束等offer了,但是逛留学生活版块逛的特别开心哈哈。希望地里可以开拓一下涉猎范围,更多商科的同学也可以来分享经验和心得体会,目前感觉CS的同学比较多,商科狗躲在墙角瑟瑟发抖,如果可行的话可以开辟一个金融企业的面经交流版块(投资银行、咨询公司一类的),出国在外如果可以报团取暖最好啦(*^▽^*)
大米 30
1
admin+30
avatar 303183
aoyu
1.早点把GT考出来,当时出分实在有点晚,有的好项目都不能申请,导致很多与我其他条件差不多的同学甚至比我低的同学申的要好。选校要多找人问问,并且文书要多修改几遍,之前有很多文书我都拿一个版本套的,现在感觉就有些不妥,还是根据不同学校,再进行反复修改。
2.还好大三、大四及时找到了与申请项目相关的实习,放弃了一些不太相关的bigname实习,如果无法在bigname做鱼项目相关的实习,还不如找一些非bigname但能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实习。
3.地里没有投票功能真是太遗憾了,可以参考chasedream,选校之类的可以通过投票来帮助决策
大米 20
1
admin+20
avatar 472748
fmusk
文转码的建议:

1.早点来地里,可以先看选校和申请经验分享板块。我申的项目有差不多一半是在地里看到的。当时我是google‘文转码 一亩三分地’看到了很多相关帖子,找几个和自己背景类似的,一般申请总结贴都会给出他申的项目,和对这些项目的评价。看上半天,大概就能列出一个list了。

2.别对自己的三维估计过高。文转码的项目还是很看三维的。申请的时候,我根据往届情况推测自己的三维还算不错,另外硕士在读学校有个大加成,就先申了11个彩票+主申项目,到现在只有一个ad。反而是后面补申的4个bar稍低的项目来了3个ad。如果那一个主申ad没来,我又比较自信的只申前11个,今年就要全聚德了。

3.0背景的同学,还是要选一门cs基础课。虽说文转码的项目不要求你有cs背景,但是很多都会说‘我们prefer你有一门基础课,比如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我申的时候已经没法选课了,但后来者还可以抢救一下。对文转码来说,个人感觉有一门基础课和没有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4.如果你确定要转码,就早点行动,而且啥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比如我是研一上才决定文转码的,这时已经特别晚了。但是我在感恩节做出了决定后,就直接跟学校申了休学,12月底回国,1月寄出多数网申,顺便又考了个托福。2月第一个ad就来了。本来我的打算是申20spring,但是实际上情况比我预想的好的多。后来人还可以多选相关课,提一下语言,比我优势只会更大。

就这些吧,祝大家申请顺利!
大米 31
2
嘉树子+1给你点个赞!
admin+30
1. 觉得做得最对的事情1:没找中介,自己DIY真的不难,地里多逛逛就好了。信息比中介还全,拿中介的钱多申几所学校吧。
2. 觉得做得最对的事情2:申的全是CS方向的,没有为了降低BAR申请MIS或者ECE之类的。看到朋友因为担心不能录取而申EE,最后录取了又不想去,后悔没申纯CS。如果录了不想去,不如直接申自己想去的,即使被拒也比不想去好(在做好保底的情况下)。
3. 觉得做得最对的事情3:保底学校不用太多,早一点投,做一个强心剂。像UTD这种的可以1~2个就够了,多的是送申请费,其实真的不至于全聚德(当然要对自己的水平有充分了解,不会3.5全申MIT.UCB这种的= =),搞好主申的学校肯定能中一个。
4. 没注意到的事情1: 好学校CS院的其他专业,指的是CS相关但名字不限于Computer Science的,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没有申请,导致录取低很多,这些其实性价比很高。
5. 没注意到的事情2: 其实可以提前一年做个模拟申请,自己给自己定位,然后假装投了,再跟着大家的录取汇报看看自己定位对不对,有没有发现一些项目不错、自己水平够、但是没考虑到的项目,第二年真正申请的时候可以去申请。
6. 其他的事情:对地里的一些信息有时候需要自己斟酌,如果是关于学校的评价问学长学姐更好,不能一味听地里的发言,尤其是并没有真实经历过、只是人云亦云的的评价。
大米 64
5
Au.Hkkkkkk+1给你点个赞!
小麒麟+1很有用的信息!
ymnl+1很有用的信息!
Q5VSY9NJSL+1赞一个!
蛋饼+1赞一个
avatar 386573
3wen
1.这个是重中之重!如果回到开始我一定会提醒自己!开始选校时候只关注拿到ad的对应三维,进行选校,后来发现出身真的蛮重要的,很多项目相似三维华五就会被录,普通985就脆拒,如果申请季再来一遍,我肯定会对出身校有更多关注
2.gpa依然是硬通货,回顾申请季,虽然说今年发的晚录得难,但身边gpa相对高的小伙伴都有比较好的出路
3.海投策略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正确,很多学校没有一个明确的bar,相似的两个项目一个可能录你一个就拒你,如果不是心里很有底的话推荐多投学校(有一定调查之后)
大米 26
2
ujt+1很有用的信息!
admin+25
avatar 325349
wangdiao01
1. 如果申请可以重来,你会给2018年的你什么建议?what would do you differently?

最重要的一点,绝对不要在出国的同时想着保研,如果选择出国就要一门心思去出国,尤其是刷语言成绩的时候,不要刷的太频繁,我刷了8次语言才上100,一个月考一次的意义非常的小,再给我一次机会一定会好好准备两个月然后一次考出来;
其次就是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听课,反正课总是要上的,不管听不听都要去上课,那么听课也是两个小时不听课也是两个小时,还不如听听课起码最后的GPA会高不少,尤其是大三一年因为要准备暑研+保研+语言,搞的绩点下滑了0.06,否则说不定就能上一个档次了;
最后就是申请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多看看定位贴,有很多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还是犯了,比如我选了6个保底,但是实际上在申请结束第一个月就来了一个主申,那么6个保底全部没用了;主申尤其是冲刺的选校太少,最后等的非常焦虑;
2. 回首申请,你觉得你做对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我做的最对的地方有两点吧。
第一个就是找了一个熟悉的而且去年出国非常好的学长,问了他的中介。很庆幸自己没有去选那些网上宣传的中介而是选择了认识自己3年的学长。一个好的中介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可以帮你整理挖掘你的材料,帮你写文书,填网申,找界面,给你安排你这一年申请的timeline提醒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帮你办签证;网上的大家肯定会说,这些你自己也能做,的确,但是我又要忙着保研(这是退路)又要忙着刷T(当时只有99)又要忙着考第一次Gre还要去斯坦福暑研,我觉得花5w人民币来给我争取了很多很多的时间,让我可以说是在半年之内完成了从保研到出国的转型,最后的结果也算是基本满意,有一半都是中介的功劳吧
第二点就是一定不要放弃希望,我去年5月份打算出国,开始找暑研,本来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我没死心又去投了斯坦福和mit等等的,最后真的中了一个暑研,也是多亏了这个暑研我的简历加分不少,所以要推荐大家一定要去找暑研,尤其是在现在大家背景都这么雄厚的情况下。

3. 你觉得有什么东西,会带给你的申请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地里目前又没有的?
往年的各个大学的出国统计情况,这个按道理是可以自己去数的,但是以个人的能力非常的难做到,我觉得如果可以做一个系统自动去统计发汇报贴的人的情况并以图表形式发布出来,会让大家对各个学校的出国情况有直观的认识,也可以为下一届的人做参考,排除个例情况和幸存者偏差。
大米 40
5
可达+1赞一个
lirong12345678+1赞一个
Wu00000+1赞一个
HalfStroke+1赞一个
admin+10
avatar 361310
leoleoleo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内心焦虑上!!!焦虑不但消磨时间,更消磨斗志。有时间焦虑,还不如埋头去做
大米 68
5
chui+1给你点个赞!
Clairewithangle+1赞一个
Thrift+1给你点个赞!
Q5VSY9NJSL+1赞一个!
moyuwan+1很有用的信息!
avatar 395273
yf233
转码申请的思考:
做对的地方:没有申录了也不会去的学校。没有找中介。提前给推荐人列好申请学校清单和对应的截止日期。先考GRE再考T。

做错的地方:PS开始得太晚,没能多改几稿,后来才意识到PS中太强调research了,master项目其实更看重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低估了加拿大学校转码的难度。没能跟推荐人面对面聊推荐信要求。
大米 20
1
admin+20
avatar 439914
wwq213213
1. 早点来到一亩三分地,根据以往的ad参考对**友好的学校,了解每个学校的特点,可以做更精准的定位。

2. 不必局限在一个专业。例如我一开始只打算申请本科专业MIS,但其实以我本科已学基础,可以申请的不局限于MIS,还有CS,CE,DS,IEOR,STAT,FE,FM等等。这些项目在每个学校里的设置都不同,所以在选校阶段应该从综排里一个个学校进去地毯式搜索,看它的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看课程设置不仅仅为了写文书的时候说有这个这个课,所以我match,而是真的看我可以从这个学校获得什么,学的东西能不能匹配我的职业目标的需要的能力。

3. 尽早(9月前)把GT考过线,一定要过线,不要让这个成为选校的绊脚石。

4. 实习真的很重要,学校会很喜欢有经验的人,因为有经验的人更有可能在毕业后拿到好的就业。
大米 25
1
admin+25
avatar 166198
q8099086

haha,你一定没有看到那个教授说今年光cs phd每个学校申请人数都比去年多了30-50%的帖子
avatar 395273
yf233
漏答了希望地里增加的内容:
希望能出一些热门校或者笼统的FAQ整理贴,也可以作为DIY申请人入门必读。发现很多帖子里面都在重复问一样的问题,我自己也问过一些。比如:
哪些学校对转码特别(不)友好?
推荐信晚交了会有问题吗?
XXX校卡G/T/GPA吗?
哪些听起来普通的学校开了XXXX项目但其实招的人特别少比彩票还彩票?
XXX校财产证明开多少比较保险?
哪些学校ad分开发?415后还发
大米 20
1
admin+20
avatar 263043
陶瓷
1.不要依靠中介!不要依靠中介!不要依靠中介!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的懒散还是导致我选择了中介。花钱买教训,切实的认识到了中介的不靠谱。
2.跳过
3.希望可以有背景匹配的前辈帮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