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 MSBA就读体验:吹得有多高 坑挖得就有多深

avatar地里匿名用户AWNJJ
11054
11
LZ终于拿到 UCLA MSBA 项目的毕业证书了,感觉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匿名是因为听说项目负责人经常上网查有没有人给差评。
刚开始满心欢喜地加入这个排名第一的项目,结果被现实浇了透心凉的冷水。本文希望能在抛开与其他项目比较的前提下,尽量客观地评价该项目的优缺点,让各位申请该项目的朋友能更全面地了解或者帮助已经录取该项目的朋友更好权衡自己的 offer。因为地里没看到介绍该项目的帖子,或者久远的帖子已经无法准确描述该项目的现状,故发此贴。
优点:
  • 地处 LA,部分产业有一定联系。如果你对娱乐或体育有兴趣(大多需要身份),有些公司会来该项目招生。


  • 部分教授水平在线。 Prescriptive Models,Operations Analytics,Competitive Analytics是值得认真听的好课。不过Prof. Rossi今年退休了,只能说这项目靠谱的教授越来越少。


  • 能免费看一场 The Groundling 的 Improv show (前提是你没有翘太多 industry seminar)。

缺点:
  •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教得好,更多的教得不好。特别是基础课,请了很多兼职讲师(非学校教授),与网站宣传差距甚远。项目官网上列举的知名教授可能只教三分之一堂课(意思是三位教授同时教一门课,每人教课程的三分之一内容),而且是商业的基础课。更是出现 marketing 教授上课打哈欠的名场面,侧面反映教授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Data Management的教授甚至连续几年被同学吐槽上课不知所云,反馈给项目负责人也不管用。后来发现这位教授能给一两位同学暑期实习,所以项目一直不愿意换。到了最后一学期的选修课程,本应是些有深度和干货的课程,结果大部分水到心疼自己的学费,一两节课也只能走马观花学个皮毛。


  • 教学内容较为鸡肋,没有 DS,CS,Applied Math 硬核,又没有传统商科项目对商业教学系统。虽然确实是这两者的综合,不过从教学成果来看,学完会的大部分是啃老本学来的。有些硬核的课只上半个 quarter,非常难以掌握运用。要知道一个 quarter 也就3个月,要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Optimization, Machine Learning, prescriptive Modeling, 要不是有 ChatGPT 和 Claude,真不知道作业能不能交的出来。不过拿 AI 学完,自己能掌握多少,真的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 宣传的职业发展帮助较为无用。找工作纯属自己努力 network。项目的声望非常有限,LZ经常得纠正面试官自己读的是 MSBA,不是 MBA。最多用同属 UCLA Aderson商学院的名声去联系校友,不过 UCLA 校友大部分之前是 MBA,回复率感人(当然同项目学长学姐确实很愿意帮忙)。进项目前宣传的 Career Service真的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存在感:每周像考勤一样要去听他们组织的 seminar,还是打分的必修课。而且一坐就是 3 小时,纯在浪费同学自己找工作,准备面试的时间。有时候会分享些校友的内推,不过可惜大多需要身份。有时候也会转发下上一届或同届同学给自己找继任的机会。不过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努力找到的结果,所以career service就只是邮件中转站喽?暑假结束之后,career service还会厚着脸皮问大家能不能把自己工作地方的 HR 介绍给他们,真的很怀疑他们自己有没有在发展 industry connection。再就是 LZ 找暑期实习时,约了 Career Service希望能帮推。结果对方反问了句:"Can your family arrange something for you?" 听完当场晕厥。我家里有背景还来找你干嘛?!项目经营了这么多年,industry connection几乎没有,真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 career service。后来听学长学姐对 career service的评价最真实:忽悠。


  • 项目不断扩招,有捞钱嫌疑。这项目本身非常偏向 UC 系的学生。认识一些背景很好但本科不是 UC系的同学被拒,班上大半是 UC 系的同学,感觉是重点考虑 UC 系学生没跑了。不过UCLA毕竟也是 UC 系,有这种偏好也就算了。重点是最后一学期有一节选修课,结课项目是帮 MSBA 项目做市场分析。其中一个要求赫然列出 "Are there ways to decrease the diversity (e.g., share of domestic students) that the program attracts?" (翻译过来就是问这项目怎么找到更多国际生)这以后不是往圈国际生钱的项目发展,还能是什么?再加上近年来项目不断扩招,从最初的 60 多人到去年的 120 人(官网说 177 人是因为有 3 个聪明人读了一学期就退了),虽然没有隔壁 USC 那么夸张,不过吃相也是有点难看。


  • 行政人员效率低下,只会洋洋洒洒写邮件轰炸你的邮箱,但总是说不到正题。你真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对面立马沉默。除非当面询问或发第二遍邮件,才有回复的可能,其他时候问件事情可能等几个月都不回。并且这些交流充斥着 passive aggressive的语气,各种 PUA充斥在字里行间。LZ 字拙,不知道怎么举例描述那种趾高气扬的感觉。只能说感受过的都懂,希望有同学能帮忙补充或者反驳。


  • 项目不光被同属商学院的 MBA 同学瞧不上,而且行政人员和 Career Service会把你当小孩。在 Anderson 商学院,MSBA 同学有点不受待见。很多社团活动都是以 MBA 为核心,不怎么带 MSBA 玩儿。当我们去参加 MBA 的社团network 活动的时候,还会被问我们有没有学过怎么在职业场合社交。被 MBA 瞧不上就算了,毕竟他们工龄更长,交的学费更多。只是自己项目还因为你网课不开摄像头给你发邮件刁难,又或者在 Company tour时提醒大家早到结果自己迟到,又或者 company tour跟校友没有任何协调(没有整体流程安排也不联系 HR),又或者以不继续提供 career service为要挟逼迫学生参加活动或者跟 career service更新求职进程,再或者不更新学校网站的毕业去向就不给毕业礼服,这些谜之操作着实让人无语。我觉得部分管理方法在高中,最多大一大二无可厚非,不过在硕士项目,这种操作未免有点太过教条。另外,跟他们的交流充满了 PUA,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国内培训过。

总结:
个人认为该项目实在鸡肋。可能前几年 DA/ DS工作井喷的时候,这个项目方便大家转码。 大家自行上岸,也就不太在乎项目之前的种种。但是近两年就业市场不好,需要项目提供实际帮助的时候,才发现这项目只是 cash cow,能帮到你的地方少得可怜。所以希望各位不要太执着于排名。多跟就读的人交流,才能更好了解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头铁要来的朋友请提前做好找工作第一,上课第二的觉悟。并且对 PUA 有很强的耐受力。如果已经熟练运用各种编程语言,真心建议考虑其他真正能获得提升的项目。

也许我后悔来,不过不来转码还有什么更好的项目吗?其他 MSBA 项目会更好吗?
1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