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本到gatech qcf申请经验和感受

3596
21
嗨,第一次在地里发帖子,一方面是想简单分享一下我惨淡的24fall申请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发现自己的大米远远不够,所以想通过该帖子找大家讨一点大米QAQ,后续可能会详细讲一下关于gatech和baruch的一些面试分享,以及GT备考的资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给大米谢谢

正文:

个人情况:
GPA:90+
GT:330+,110+
四段量化实习
Offer:Gatech QCF
WL:NYU MFE,Columbia MAFN、MFE

内容摘要:
一、为什么选择MFE和为什么留学
二、项目更青睐什么样的申请者?
三、申请准备和个人时间线
四、如果成为一名Quant

1、 为什么选择量化和为什么留学
升学还是就业,考研、保研或是出国,我们在四年里或许有无数个夜晚都在纠结这件事情,思考是否存在最优解,是否能够好几条腿走路。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应当是大学生活的核心议题。
本科四年的规划只是人生规划中或许重要的一环。换个角度讲,我们会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在我们的遗言和墓志铭里会提到如何如何规划我的本科么?想来大概率是不会的。真正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你想在哪个城市生活,你想从事一份怎样的工作,你想要怎样的生活节奏,你想要什么样的朋友,你想和什么样的人度过一生。
虽然直接这么说会显得酸腐,但“认识你自己”是做好规划的第一步。因为规划这件事情不应该是从现在的时间点一步步往后垒砖头,而是找到你想去往的终点,一步步思考如何靠近向往的彼岸。
上述五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先来探讨一下第二个问题,以下是我大一暑假做决定时心路历程的简述:
首先,我本身是喜欢金融这个学科的,我喜欢探索市场和资产价格的规律。
其次,我对研究性质的工作比较感兴趣,一方面我不喜欢投行做项目那种工作,我的志趣和精力都不支持;另一方面我并不想毕业后很快开始读一个phd,我对应用和实践更感兴趣。
同时,对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我能做到勉强学懂。
最后,量化研究本身的工作节奏和潜在报酬也比较匹配我的目标。
前两个问题帮我锁定了金融业界研究方向的工作,而在我初步接触到行研和量化这两类工作后,我决定将职业规划的核心落脚到量化上。当然量化这个方向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内卷和不稳定,相关的劝退贴大家可以找到很多,我就不展开写了。
在确定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后,最开始我们提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一下的时候我的成绩不错,在保研和留学之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纠结,最终我说服了自己把宝押到留学上,而非保研或者双线作战。
做出这个决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和职业规划有关,一方面国内的量化行业还需要很久才能追得上国外的规模和水平,在我们这个领域国外的机会会显得更多;另一方面我认为国外的金融工程类硕士对于非竞赛出身,本科也不是清北复交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的我帮助会更大。

2、 项目更青睐什么样的申请者?
申请时,我的选校主要集中在美国的金融工程类项目中。和国内保研项目的申请逻辑不太一样,所有金融工程项目都是就业导向的,所以招生官只想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你来我这个项目毕业之后能不能在美国找到工作,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毕竟只有这样,项目的数据才会好看,明年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来,也能为学校实现进一步的创收。
所以在申请的时候,你应当展现给招生官的不是你是一个多么好的“学生”,而是你是一个已经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候选甚至已经有offer的打工人。大部分项目都很难给你做到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某种意义上,对于很多申请到TOP金融工程项目的同学来说,不需要这个项目他们也可以在美国找到很好的工作。
从我收集到的信息和申请季的体感来看,个人给申请中各个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如下:本科院校>>GPA=课程=实习>交换=推荐信>科研>语言成绩>荣誉和课外活动等。(以上排序并不森严,仅为个人观点)
其中本科院校是最关键的,海本比陆本的竞争优势是无比明显的。直白的说,如果同学们想冲刺TOP项目的话,转学海本的收益是非常高的,每年中财其实都有一些同学会转学去读海本。如果来不及或者不想转的话,推荐大家多多交换。

这背后的逻辑也非常简单,中国学生在国外找工作的最大难题就是身份和语言,如果读两年海本,不仅可以豁免语言成绩,也可以有力说服招生官。同时如果你有相关的美国身份的话,对于你的申请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如果没有身份的话,在美找工会面临签证和要求公司给你提供sponsor的问题,是不利于找工的。
所以对没有海外经历的纯陆本同学来说可能格外艰辛,你需要给招生官证明,你为什么能很好地适应我们这个项目,并且在毕业后取得成功。比如可能需要准备好你的LinkedIn,准备好每一个面试的video…
千言万语一句话,项目青睐的是能成功进入职场的人。

3、 申请准备和个人时间线
基于上述的申请逻辑,如何进行申请准备也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这里我就不事无巨细地赘述了,因为相关的学长学姐们的分享真的太多、太好了,我需要做的只是写下它们在哪儿之后大家按图索骥就好了。
——公众号:CUFE思享、RUC思享、UIBE思享、GACO咖客、以及各个留学机构的申请分享贴等等
——论坛:一亩三分地、寄托天下、ChaseDream
——微博:Real佩姐、留美老阿姨等留学博主
——其他渠道:知乎、小红书(小红书算是后来者居上,信息非常多但也很冗杂)
在以上地方,你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所有申请经验,从如何考GRE和托福到如何选校,有无数的学长学姐已经帮你踩过坑、避过雷了。如果这些还不能满足你,那就只能去多多social了,去认识更多厉害的前辈和大佬,跟他们吃饭聊天、请教问题。
对于陆本非TOP学校想往量化方向发展,想申请金融工程方向的同学,我有一些额外的提示分享给大家。
1. 选课:高难度课程提前规划,比如微分方程,数据结构,随机过程和机器学习
2. 综测:非常坦白地说,综测、奖学金和学生工作等对申请金融工程类的项目基本没有任何价值,它们除了能让你在讲述你的“diversity”的时候多写几句话以外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可以适当考虑取舍这些事情。
3. 语言成绩:我和哥大工学院的招生官聊过,他们认为语言成绩这个东西达标就行,不一定非要达到110/330+。但是现在申请者人均90+,三段量化实习,110和330+,如果某一项明显弱下去了可能会比较影响申请心态。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 科研:科研是个很难说的东西,一般在实习和科研之间纠结的时候,即使实习的质量相对差一些,也推荐大家去做实习。但如果有很高质量的科研,在这个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时代,不失为是一记奇招。

四、如果成为一名Quant
我的申请已经告一段落了。如果把申请类比成高考,或许二者唯一相同的地方就在是高考前后和申请前后的世界仍然还是一样的。抽中彩票固然真心可喜,不如人意也是情理之中。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下脚步或者就此躺平。毕竟如果决心成为一名Quant,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就是终身学习,不断探索。市场每一天都在变,如果你不更新,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当然,我们的追求可能也没有听起来那么高远。我们只是既现实又理想地在找寻适合我们自己的生活节奏罢了。所以升学和就业这些事情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没有那么长,但也没有那么短。我很能理解学弟学妹们的焦虑,但千万不要因此而燃尽自己。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期待未来能在更大的世界看到更优秀的你们。
21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