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NG非CS菜狗转码上岸全记
来自其他站点
写在前面
前两天刚刚正式入职了,趁着在飞机上闲来无事,想借机记录下这两三年来的转码上岸历程,袒露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起码在我自己的圈子里我也算是独一无二的dp了,很想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激励下还在泥沼中挣扎的朋友,也给大家也提供更多思路和启发。文笔欠佳,还请体谅。
可能与大部分转码朋友们不一样的是,我从始至终没有读过cs相关的学位。我本科是普通美本math+stat的double major,然后通过继续水了个stat master的过程中上岸。为了避免h1b rfe,以后有机会还是补个cs online master吧😂。
先说下最后的结果吧:23spring侥幸上岸某三线大厂实习,24fall在🈚return的情况下被某湾区startup捞了,现已入职。
楔子
感觉自己从小就是个比较典型的math lover,直到高考以后进入国内数学学院,才感叹自己没有丝毫数学天赋,赶紧润到了统计学。后来转学美本,由于当时对找工就业没有丝毫认知,还是就着兴趣继续学数学&统计。当时身边math/stat major的朋友基本上都选择了之后grad school去读mfe或者data类的program了,去做da/ds/quant的偏多。
本科的时候最初上cs课确实是因为学校cs气氛浓厚,受周围大佬影响选的,从来没有coding基础的我其实一开始也很吃力,好在有一定兴趣,也是坚持下来修了个minor。第一次感受到码农就业市场的冲击是2021年后疫情时代大厂大放水抢人的盛况,身边本科同学不管啥专业人均Meta实习(很多都是把题库刷过一遍就拿到offer),给我看的羡慕嫉妒恨,产生了当码农也没什么门槛的错觉。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也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赶紧申了个22fall的水硕想加入转码大军赶上这波潮流。当时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延毕/留本校继续读mcs,但我确实有点急功近利、对自己过于自信了,想混个CPT赶紧捞个实习,最好workload水一些有时间刷题找工(前提是选课自由且选cs课的priority够高)。当时确实过于天真和理想化了,暑假的时候就开始憧憬选亚麻还是Meta了🤣,没能预料到之后两年市场急剧恶化的情形。这和我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我不太爱循规蹈矩,喜欢根据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结果(有的时候也会盲目/狭隘lol)做出决定,因为对自己有faith所以喜欢take risk,喜欢尝试别人没走过的路。
大梦初醒
结果22秋招就直接给我了当头棒喝,大裁员来临大厂纷纷hiring freeze,亚麻几乎成为找sde实习唯一的救命稻草。结果亚麻比去年大幅缩招,没听学长学姐尽早投简历的我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听说最后只有八月中旬前投递简历的朋友被捞了OA,拖延症真给我带着惨痛教训好好上了一课。
当时我的反应还是偏慢的,还沉浸在一轮面试上岸大厂的美梦里,直到快到年底了还只有挂掉的两个面试,才终于意识到就业市场的残酷和惨淡。我赶紧开始调整思路,思考自己为什么缺少面试。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厂普遍hiring freeze,小厂更看组和个人bg的match程度,简历丰富程度肯定比不了cs科班生、又缺乏内推敲门砖的我,自然就落了下风。
柳暗花明
寒假面对即将到临的春招,我开始紧急调整战略。为了让自己和JD更match,我开始自学很多tech stack,包括fullstack和data engineering的内容,开始自己做一些project。很多startup的takehome project也被我好好利用起来,开始了解到业界真正希望你拥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尽管新年前后没有什么公司在招人,我还是趁着这个空档期自学了大量内容,虽然算不上扎实,但起码也能侃侃而谈两句了😅。
还有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我开始投更多和我stat学位match的岗位了,主要是ds和偏ml或者de的实习机会。这些改变果然立竿见影,春招我开始收获大量面试,几乎都和data/ml沾边儿。但冲进final round的几家却全军覆没,最可惜的是一家做medical data相关的公司,final round前一天突然开始发高烧,结果当天状态低迷,脑子晕乎乎的说话都拌蒜,最后毫不意外地被HM以communication skills不够拒掉
误打误撞
挂了几次final round以后打击还是蛮大的,心态也一度有点绝望,不过这样的结果我也理解,春招基本上以小厂组招为主,没什么hc,很多时候就招一个intern。排掉内定关系户的情形,你也需要成为表现最好bg最match的那个candidate才能锁定offer。我甚至经历过两轮面试挑不出毛病,最后被《简历某相关经历不够丰富》为由拒绝的结局。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很难靠个人解决了,只有多投多面碰碰运气了。为了多捞点儿面试,我开始不记脸皮的主动reach out各种HR和HM,甚至去蹭别的学校的cf,抓住一切面试的机会。为了节省时间提前做好email template群发,虽然鲜有回复但也不是完全石沉大海。
直到有一次我在LinkedIn上闲逛看到了一个大厂HM在发帖招sde intern,要求要懂ml和data engineering,和我bg是exact match。但看到post的发帖日期已经是两个多月前了,已经有很多人在下面comment了,我想着估计早就招到人了,但还是不死心的给HM发了封骚扰邮件,不料下个星期很快被回了信约了面试。其实到这里我也没报太大希望,可能是之前挂了太多麻木了,反而让我心态很好,发挥的不错。不过面试体验很差,全程一直被打断,本来说要面三轮,结果第二轮刚面完十分钟就意外收到了offer call。
只能说时也命也,有时候offer来的困难重重有时候又来的轻描淡写,从此我相信找工就是彻底的玄学。拿到offer最强烈的感觉并不是那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反而是终于能力得到认可不再迷茫的信念感。那种信念感就是就算没有return,明年秋招一切的一切再重新来过,我也有足够的信念再次拿到offer,然后我也确实做到了
“破茧而出”
这个标题起的过于浮夸了,但我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我此后的状态了😂。虽然实习体验很差,完全得不到mentor和mgr的support;虽然意料之中因为hc问题没有return;虽然又被迫重新进入了这片让我曾望而生畏、步步难行的求职泥沼;但我似乎这次能感觉到心中的faith了。我好像有预感肯定能再次做到一样,心态好了很多,不再担心害怕面试,重新捡起lc,重新开始改简历,重新开始以求职者的身份直面惨淡。
上一段还是写的有点意识流了,anyway我确实能力和经验都比之前多了很多,失败的实习经历仍然让我学到了不少,面多了也就越来越懂面试官想要什么了,再加上简历上一个大厂的brand还是让我底气多了几分。基于我的实习经历,我就基本上只专注于general sde的岗位了,ds NG的需求量可太少了。整个上岸过程也顺利了许多,我开始竭尽所能的找内推、参加cf、reach out实习公司内部别的组,上个实习秋招已经让我意识到单纯海投的无力感,无意义的海投不如说是送人“投”(指我这种bg一般,非cs专业,没太多技术亮点的candidate),白嫖OA基本上也懒得再浪费时间了。结果也和我预想的一模一样,海投完全0面试陪跑,cf和内推最终各收到一个offer。拿到/接近offer的三家全部都是湾区的华人公司,说明在最危难的时候还是得靠自己人啊呜呜
写在后面
我个人的dp还是有不小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并不具备对于如今转码的普适性参考价值,我也并不是想通过自己的例子推动无cs bg的人像我一样轻易转码(风险实在太高了,无cs学位转码应该是地狱难度了,只是当时没意识到)。说实话这一路走来真的很悬,若不是运气加持让我实习last minute上岸(本来已经签了unpaid的了),可能这一切也都化为泡影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说是侥幸,或者说是强烈的信念感支撑着我走完这条孤独阴暗的小路。关于找工,这方面的大佬真的太多了,面试做题这些technical层面的东西我也没什么发言权,只能从我自己的视角简单总结几点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些找工x因素:
1. faith真的很重要,心里有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的心态度过谷底,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找工里是很关键的。faith的来源是对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充分认知,就算失败也能剖析出失利的本质而不是一味怀疑自己。In a world,faith的基础是拥有冷静辨析因果的能力。我也见过很多能力比我强的人,在找工上因为挫折开始上头,开始质疑自己,最终影响了自身状态。很多时候失败来自于环境而非自身(如找工市场恶劣),要尽量调整心态而不是给自己施压(尽力而为就很好了/不遗憾了)。就算失败来源于自身也要及时反思原因,争取做出改进。
2. 人脉和connection比你想象的更重要,说到底美国也是人情社会,各个族裔抱团、组招内定关系户之类的都再常见不过了。有时候内推就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指的不仅仅是tt那种遍地都是的内推码,而是HM会真正关注的内推(e.g.来自朋友/组里组员/甚至HM自己的内推)。当然作为留学生确实很难在北美社会积累人脉,以前市场好的时候每年都有大厂捞人似乎也不用担心这些。积累connection确实就很看个人社交能力和性格特点了,的确不易强求。当然如果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在北美tech行业有人脉,就更好不过了,了解到的就业机会会很多。
3. 多关注人的心理,面试应聘不是照本宣科,真正决定hire/no hire的是人。这条可能就是我自己比较personal的见解了,虽然很多时候流程都是standard的,但人是活的,把握人的心理有时候有奇效。我之前面试被wl了,正巧HR姐姐人非常好,我就一直花了很多时间给她写小的作文表达我对公司文化的赞扬/热爱,内容也算是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且用pending offer展示诚意、上演苦情戏,最终获得offer。offer call的时候小姐姐原话和我说我的邮件really paid off in addition to your interview!
前两天刚刚正式入职了,趁着在飞机上闲来无事,想借机记录下这两三年来的转码上岸历程,袒露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起码在我自己的圈子里我也算是独一无二的dp了,很想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激励下还在泥沼中挣扎的朋友,也给大家也提供更多思路和启发。文笔欠佳,还请体谅。
可能与大部分转码朋友们不一样的是,我从始至终没有读过cs相关的学位。我本科是普通美本math+stat的double major,然后通过继续水了个stat master的过程中上岸。为了避免h1b rfe,以后有机会还是补个cs online master吧😂。
先说下最后的结果吧:23spring侥幸上岸某三线大厂实习,24fall在🈚return的情况下被某湾区startup捞了,现已入职。
楔子
感觉自己从小就是个比较典型的math lover,直到高考以后进入国内数学学院,才感叹自己没有丝毫数学天赋,赶紧润到了统计学。后来转学美本,由于当时对找工就业没有丝毫认知,还是就着兴趣继续学数学&统计。当时身边math/stat major的朋友基本上都选择了之后grad school去读mfe或者data类的program了,去做da/ds/quant的偏多。
本科的时候最初上cs课确实是因为学校cs气氛浓厚,受周围大佬影响选的,从来没有coding基础的我其实一开始也很吃力,好在有一定兴趣,也是坚持下来修了个minor。第一次感受到码农就业市场的冲击是2021年后疫情时代大厂大放水抢人的盛况,身边本科同学不管啥专业人均Meta实习(很多都是把题库刷过一遍就拿到offer),给我看的羡慕嫉妒恨,产生了当码农也没什么门槛的错觉。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也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赶紧申了个22fall的水硕想加入转码大军赶上这波潮流。当时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延毕/留本校继续读mcs,但我确实有点急功近利、对自己过于自信了,想混个CPT赶紧捞个实习,最好workload水一些有时间刷题找工(前提是选课自由且选cs课的priority够高)。当时确实过于天真和理想化了,暑假的时候就开始憧憬选亚麻还是Meta了🤣,没能预料到之后两年市场急剧恶化的情形。这和我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我不太爱循规蹈矩,喜欢根据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结果(有的时候也会盲目/狭隘lol)做出决定,因为对自己有faith所以喜欢take risk,喜欢尝试别人没走过的路。
大梦初醒
结果22秋招就直接给我了当头棒喝,大裁员来临大厂纷纷hiring freeze,亚麻几乎成为找sde实习唯一的救命稻草。结果亚麻比去年大幅缩招,没听学长学姐尽早投简历的我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听说最后只有八月中旬前投递简历的朋友被捞了OA,拖延症真给我带着惨痛教训好好上了一课。
当时我的反应还是偏慢的,还沉浸在一轮面试上岸大厂的美梦里,直到快到年底了还只有挂掉的两个面试,才终于意识到就业市场的残酷和惨淡。我赶紧开始调整思路,思考自己为什么缺少面试。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厂普遍hiring freeze,小厂更看组和个人bg的match程度,简历丰富程度肯定比不了cs科班生、又缺乏内推敲门砖的我,自然就落了下风。
柳暗花明
寒假面对即将到临的春招,我开始紧急调整战略。为了让自己和JD更match,我开始自学很多tech stack,包括fullstack和data engineering的内容,开始自己做一些project。很多startup的takehome project也被我好好利用起来,开始了解到业界真正希望你拥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尽管新年前后没有什么公司在招人,我还是趁着这个空档期自学了大量内容,虽然算不上扎实,但起码也能侃侃而谈两句了😅。
还有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我开始投更多和我stat学位match的岗位了,主要是ds和偏ml或者de的实习机会。这些改变果然立竿见影,春招我开始收获大量面试,几乎都和data/ml沾边儿。但冲进final round的几家却全军覆没,最可惜的是一家做medical data相关的公司,final round前一天突然开始发高烧,结果当天状态低迷,脑子晕乎乎的说话都拌蒜,最后毫不意外地被HM以communication skills不够拒掉
误打误撞
挂了几次final round以后打击还是蛮大的,心态也一度有点绝望,不过这样的结果我也理解,春招基本上以小厂组招为主,没什么hc,很多时候就招一个intern。排掉内定关系户的情形,你也需要成为表现最好bg最match的那个candidate才能锁定offer。我甚至经历过两轮面试挑不出毛病,最后被《简历某相关经历不够丰富》为由拒绝的结局。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很难靠个人解决了,只有多投多面碰碰运气了。为了多捞点儿面试,我开始不记脸皮的主动reach out各种HR和HM,甚至去蹭别的学校的cf,抓住一切面试的机会。为了节省时间提前做好email template群发,虽然鲜有回复但也不是完全石沉大海。
直到有一次我在LinkedIn上闲逛看到了一个大厂HM在发帖招sde intern,要求要懂ml和data engineering,和我bg是exact match。但看到post的发帖日期已经是两个多月前了,已经有很多人在下面comment了,我想着估计早就招到人了,但还是不死心的给HM发了封骚扰邮件,不料下个星期很快被回了信约了面试。其实到这里我也没报太大希望,可能是之前挂了太多麻木了,反而让我心态很好,发挥的不错。不过面试体验很差,全程一直被打断,本来说要面三轮,结果第二轮刚面完十分钟就意外收到了offer call。
只能说时也命也,有时候offer来的困难重重有时候又来的轻描淡写,从此我相信找工就是彻底的玄学。拿到offer最强烈的感觉并不是那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反而是终于能力得到认可不再迷茫的信念感。那种信念感就是就算没有return,明年秋招一切的一切再重新来过,我也有足够的信念再次拿到offer,然后我也确实做到了
“破茧而出”
这个标题起的过于浮夸了,但我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我此后的状态了😂。虽然实习体验很差,完全得不到mentor和mgr的support;虽然意料之中因为hc问题没有return;虽然又被迫重新进入了这片让我曾望而生畏、步步难行的求职泥沼;但我似乎这次能感觉到心中的faith了。我好像有预感肯定能再次做到一样,心态好了很多,不再担心害怕面试,重新捡起lc,重新开始改简历,重新开始以求职者的身份直面惨淡。
上一段还是写的有点意识流了,anyway我确实能力和经验都比之前多了很多,失败的实习经历仍然让我学到了不少,面多了也就越来越懂面试官想要什么了,再加上简历上一个大厂的brand还是让我底气多了几分。基于我的实习经历,我就基本上只专注于general sde的岗位了,ds NG的需求量可太少了。整个上岸过程也顺利了许多,我开始竭尽所能的找内推、参加cf、reach out实习公司内部别的组,上个实习秋招已经让我意识到单纯海投的无力感,无意义的海投不如说是送人“投”(指我这种bg一般,非cs专业,没太多技术亮点的candidate),白嫖OA基本上也懒得再浪费时间了。结果也和我预想的一模一样,海投完全0面试陪跑,cf和内推最终各收到一个offer。拿到/接近offer的三家全部都是湾区的华人公司,说明在最危难的时候还是得靠自己人啊呜呜
写在后面
我个人的dp还是有不小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并不具备对于如今转码的普适性参考价值,我也并不是想通过自己的例子推动无cs bg的人像我一样轻易转码(风险实在太高了,无cs学位转码应该是地狱难度了,只是当时没意识到)。说实话这一路走来真的很悬,若不是运气加持让我实习last minute上岸(本来已经签了unpaid的了),可能这一切也都化为泡影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说是侥幸,或者说是强烈的信念感支撑着我走完这条孤独阴暗的小路。关于找工,这方面的大佬真的太多了,面试做题这些technical层面的东西我也没什么发言权,只能从我自己的视角简单总结几点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些找工x因素:
1. faith真的很重要,心里有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的心态度过谷底,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找工里是很关键的。faith的来源是对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充分认知,就算失败也能剖析出失利的本质而不是一味怀疑自己。In a world,faith的基础是拥有冷静辨析因果的能力。我也见过很多能力比我强的人,在找工上因为挫折开始上头,开始质疑自己,最终影响了自身状态。很多时候失败来自于环境而非自身(如找工市场恶劣),要尽量调整心态而不是给自己施压(尽力而为就很好了/不遗憾了)。就算失败来源于自身也要及时反思原因,争取做出改进。
2. 人脉和connection比你想象的更重要,说到底美国也是人情社会,各个族裔抱团、组招内定关系户之类的都再常见不过了。有时候内推就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指的不仅仅是tt那种遍地都是的内推码,而是HM会真正关注的内推(e.g.来自朋友/组里组员/甚至HM自己的内推)。当然作为留学生确实很难在北美社会积累人脉,以前市场好的时候每年都有大厂捞人似乎也不用担心这些。积累connection确实就很看个人社交能力和性格特点了,的确不易强求。当然如果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在北美tech行业有人脉,就更好不过了,了解到的就业机会会很多。
3. 多关注人的心理,面试应聘不是照本宣科,真正决定hire/no hire的是人。这条可能就是我自己比较personal的见解了,虽然很多时候流程都是standard的,但人是活的,把握人的心理有时候有奇效。我之前面试被wl了,正巧HR姐姐人非常好,我就一直花了很多时间给她写小的作文表达我对公司文化的赞扬/热爱,内容也算是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且用pending offer展示诚意、上演苦情戏,最终获得offer。offer call的时候小姐姐原话和我说我的邮件really paid off in addition to your int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