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申请24fall UW MSIM Mid-career 已收到offer, 申请经历分享

avatar 1023738
goldenriver
2375
23
2 月14号,情人节这天收到了UW MSIM Mid-career 项目的offer。 作为大龄申请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准备申请材料,翻阅了地里几乎所有关于这个项目的帖子,收集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收到offer的这一刻起,就想把自己的申请经历写一写,一是为了回馈地里所有前辈们的无私帮助,给将来想申请这个项目的尤其是跟我一样大龄求学的同学们一点有用信息,二是想记录一下自己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的求学历程。

先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背景,双非文科,曾经在国内互联网起飞的年代在大型门户网站工作多年,2015年全家移民到澳洲,开始全职带娃。2021年全家搬来西雅图,22年决定重新学习一门技术重返职场。本人并不打算转码,家属也极力反对我转码,在做了很多功课和就业可行性的调查研究之后,发现我过往的工作经历跟华大的MSIM项目匹配度很高,居住在西雅图能去华大上学对我来说就是最佳选择。于是毫不犹豫的开始了申请准备工作。因为22年底才知道这个项目,由于自己当时对录取流程的疏忽,完美的错过了后两个round的deadline. 只好开始准备24fall 的申请。

我的申请目标是MSIM的mid-career 项目,需要有至少5年的信息管理类经验,并且无需提供GRE和GMAT。下面我就从英语考试,WES成绩单认证,PS的准备和推荐信这几个方面讲一下个人经历。

英语考试
掐指一算,本人有将近十余年没有参加过英语考试了。当年办澳洲移民的时候,作为家属副申请人备考雅思,当时还在哺乳期,脑子一团浆煳昏天黑地的学了一个月考了5.5。一转眼快10年了,正在发愁怎么能上7分的时候,天降好友一声大喊:考多邻国啊!比雅思托福好提分!在认真研究了多邻国考试之后,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她的怀抱。地里几个关于多邻国的神贴全部都仔细拜读了,大概准备了2个月,考了120,刚刚过线。其实感觉自己的水平应该能拿再高点,但已经达到要求也不打算再考了。去年上半年考了英语,下半年开始准备各种材料。目标是在round 1 之前提交申请。

成绩单
关于成绩单认证和WES认证,是我整个申请过程中不可控情况最多,最耗时的一件事。首先先向学校的档案馆申请大学成绩单,比较顺利2天拿到。但是学校无法给出英文成绩单也不给算GPA。在网上搜索了无数的帖子和攻略之后,决定走向WES认证之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学信网的成绩单认证。我先去淘宝找了有翻译认证并且学信网认可的翻译公司来做成绩单的英文翻译件。拿到翻译件之后根据学信网成绩单认证的流程一步一步的操作,付钱,等待了大概1个月左右拿到了成绩单中英文认证结果。根据WES网站的认证要求,除了要学信网的英文成绩单认证之外,还要学位认证。狗血的事情就这么来了,2008年之前毕业的学位证学信网根本查询不到,无法做认证。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从一个帖子里看到有个中国学位在线认证网的网站可以查询并且做认证,于是我赶紧登录去申请,这期间的曲折不一一赘述,总之就是最后这个网站很靠谱,联系了我大学的教务处,出了认证结果。开始说是耗时1-3个月,幸运的是我等了大概2周就拿到认证了。拿到学位认证之后,再回到学信网去更新个人信息,再申请英文版的学位认证。我相信学信网的认证流程使用难度再开20个帖子也骂不完,这里就一声叹息一带而过。
好在结果是好的,所有的证件齐全之后就开始申请WES认证,具体的认证流程地里其他帖子都有详细的解答,最后付款等待结果。大概等了一个多月左右拿到了WES认证成绩单,GPA3.46。这个成绩不高,原因是我的大学成绩单没有显示学分,只有学时。我的专业课成绩非常好是年级top5%,其中两项专题设计耗时2个月的大课成绩单上竟然既没有学分又没有学时,应该是学校的疏忽,挺无奈的。
我的整个成绩单认证过程从跟学校档案馆索要中文成绩单到最后拿到WES认证结果,经历了各种崩溃和等待,最终耗时将近4个月左右。所以在此提醒,尤其是像我这样大龄申请的同学一定要尽早做准备。

PS文书
早就听说过华大的MSIM项目非常看重申请文书的质量。所以,这个Personal Statement应该所有申请材料中的重中之重。但说实话,什么叫好的申请文书我当时心里特别没谱。后来我在油管上找到了一位宝藏博主Dr. Amina Yonis,强烈推荐。她用了2,3个视频把申请Master的Personal Statement写作逻辑讲的十分透彻,例如PS应该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写什么,第二个部分写什么,怎么展开等等。我边看视频边做笔记,整理出了自己的PS框架,然后填充细节,这样第一稿就完成了。接下来就进入痛苦的反复修改和自我否定阶段,在这里的必须隆重感谢队友,帮我一遍一遍的修改并且添加一些细节,甚至帮我回忆我那些年的工作都干了点啥,做过哪些重要的项目等等。在写PS之前,我仔仔细细的研究了很多遍华大的MSIM项目的招生网站内容,他们的课程设计,专业导向,还有最关键的是这个iSchool的Mission是否和自己契合。这个项目非常重视申请者diversity的背景,所以在PS写作过程中也要从这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多展开写。文书写作过程虽然艰辛,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满意的。

推荐信
早在写PS之前,就开始联系以前的公司领导看是否愿意帮忙写推荐信。毕竟有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人家愿不愿意帮忙也说不定。最后还是挺幸运的,两位前任领导都愉快的答应了帮我提交推荐信。中间唯一的一个小插曲就是两位优秀的前领导都出来自立门户创业了,所以推荐信的内容都是许多年前的共事经历,略显薄弱,但当时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后来申请者的是,提交推荐人信息的时候最好用org, edu这类企业或者学校后缀的邮箱,如果推荐人实在没有,就申请一个outlook 邮箱给他们,我的一个推荐人就使用了outlook 邮箱。尽量别用qq邮箱或者Gmail.

华大MSIM mid-career 项目招生页面上明确写着,由于申请人在后面几个round会积累的越来越多,赶在round1之前提交会更有优势。于是我在去年12月15号的时候提交了所有的申请材料。1月22号收到了UW发来到材料收齐进入review阶段的确认邮件。2月14日下午4点,收到offer.

我在24fall初步申请计划是赶在第一轮之前申请UW MSIM项目,如果申请失败那么就读一个online 的项目或者申请NEU MSISB的项目,但是NEU这个ISB项目读出来要2年半,学费也比华大贵不少,所以这个是我最后的选择。就这样,截止目前只申了一个项目,就顺利拿到了offer, 还是在我自己生活的城市,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很满意并充满感激。

回顾自己这一路走来,大龄申请学校,gap时间长,眼看着就业市场的逐渐低迷。内心伴随着各种忐忑,但收到材料确认邮件的那一刻起突然释然。对于我这个年龄和现状,其实多想无益,目前只有认真完成学业,明年这个时候开始找工作投简历。无论就业市场怎样,第一步总得迈出去。前方道阻且长,只管前进就好。

以上就是我过去这一年申请UW iSchool MSIM Mid-career项目的一些经验和信息。鉴于地里关于这个项目Mid-career申请的相关资料比较少,我希望这个帖子能够给后面的申请者一些帮助,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23条回复